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
嗅觉和听觉
B.
听觉和视觉
C.
触觉和味觉
D.
听觉和味觉
【考点】
人的感觉;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换一批
1.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
嗅觉和听觉
B.
听觉和视觉
C.
嗅觉和味觉
D.
听觉和味觉
单选题
容易
2. 《论语》记载的“子在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
A.
嗅觉和听觉
B.
听觉和视觉
C.
听觉和味觉
D.
味觉和触觉
单选题
容易
3. 2024年3月3日是第25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耳接受外界声波刺激后,形成听觉的部位在( )
A.
鼓膜
B.
耳蜗
C.
听小骨
D.
大脑
单选题
容易
1. “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中的“闻韶音”和“知肉味”分别属于人的( )
A.
嗅觉和听觉
B.
听觉和视觉
C.
听觉和味觉
D.
触觉和味觉
单选题
普通
2. 大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人的皮肤处可产生冷热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感觉
B.
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尤其对气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C.
听觉形成的途径是: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小骨→听神经→大脑
D.
“久闻不觉其臭”是由于大脑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单选题
普通
3. 对如图所示的手语翻译画面和城市铺设的盲道,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手语翻译者做出手势,听力障碍者是通过眼球中的视网膜形成视觉的
B.
听力正常的人,声音刺激鼓膜产生神经冲动,并把这一信息传给大脑
C.
盲道地砖表面的凸起,盲人踩上去更容易使盲人在大脑皮层形成触觉
D.
全身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是完全相同的
单选题
普通
1. 小金坐飞机时,经常要晕飞机。妈妈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他不舒服的症状。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晕飞机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
(2)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中
的振动;
(3)小金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
填空题
普通
2. 旅客坐在火车或汽车上时,即使闭上眼睛,也能够准确辨别行驶速度的变化和是否在上下坡,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填空题
容易
3. 感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刺激→
→形成信号(神经冲动)→
(神经中枢)→形成感觉。
填空题
普通
1. 每年的12月2日是“全国交通安全日”,遵守交通规则应成为我们的行为规范。请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
司机看到红灯刹车这 反射属于
反射,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
]
上。
(2)
红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
]
的折射,形成物像。
(3)
夏季晴朗的正午,光线较强,此时司机会放下遮阳板,避免强光对眼睛的刺激,同时通过调节[
]
的大小,减少眼睛的进光量。
(4)
“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 当司机听到救护车的鸣笛声时,要主动让出道路。 鸣笛声的声波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最终听觉在[
]
形成。
(5)
新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醉酒驾车。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驾车人动作不协调的最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
。
填空题
普通
2. 在下列事例后填上相应的感觉及感受器。
(1)
戴着耳机欣赏优美的音乐:
。
(2)
在旅途中欣赏美丽的风景:
。
(3)
在酒席上品尝美味的食物:
。
填空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