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铜、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回答:
(1)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
性。
(2)
“双吸剂”的主要成分是还原铁粉,常用于食品保鲜,其原因是铁粉能吸收空气中的
。
(3)
用等质量的锌、铁、镁三种金属分別与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曲线X、Y、Z分别表示锌、铁、镁的反应情况
B.
反应后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镁
C.
反应后可能没有剩余的金属是锌和铁
D.
三份盐酸均反应完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
(1)
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
(填化学式)。
(2)
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填空题
普通
2. “铁、锌、铜、镁、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
3
)
2
和Fe(NO
3
)
2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
(2)
将等质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分別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中.生成H
2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定有剩余的金属是
.
填空题
普通
3. 在硫酸铜溶液中插入一根铁棒一段时间,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
”“
”“●”表示不同的离子。
(1)
“●”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2)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反应前溶液的质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填空题
普通
1. 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
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
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
2
、ZnCl
2
和CuCl
2
单选题
普通
2. 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
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
(2)
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
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填空题
普通
3. 在利用黄铜(一种合金)制作机器零件的过程中会产生黄铜屑,经测定黄铜屑主要含Zn、ZnO、Cu和Cu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会有气泡产生
B.
将黄铜屑加入足量稀硫酸中,黄铜屑会全部溶解
C.
根据黄铜屑的成分,可确定黄铜中含有锌和铜两种金属
D.
根据黄铜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