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种莲子法:八月、九月中,收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子头,令皮薄。取瑾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蒂头平重,磨处尖锐。泥干时,掷于池中重头沉下自然周正。皮薄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既坚厚,仓卒不能生也。

    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著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莲花。

(选自《农桑辑要》)

【注】①瑾土:黏土。

(1) “皮既坚厚”中“坚”意思是
(2) 请用“/”为文中画线语句断句。

掷 于 池 中 重 头 沉 下 自 然 周 正

(3)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两种种植莲藕的方法。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断句;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仁宗在东宫,鲁肃简公宗道为谕德,其居在宋门外,俗谓之浴堂巷。有酒肆在其侧,号仁和,酒有名于京师。公往往易服微行,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及门而公不在,移时乃.自仁和肆中饮归。中使遽先入白,乃与公约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公曰:“但.以实告。”中使曰:“然则当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中使嗟叹而去.。真宗果问,使者具如公对。真宗问曰:

     “何故私入酒家?”公谢曰:“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笑曰:“卿为宫臣,恐为御史所弹。”然自此奇公,以为忠实可大用。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①即宋仁宗,当时还是太子。②鲁宗道,字贯之,宋真宗、仁宗时人,卒谥肃简,所以称“肃简公”。③谕德:官名,为太子从官,负责侍从赞谕。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①移时自仁和肆中饮归

以实告

③中使嗟叹而

④使者具如公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以对幸先见教冀不异同。

(3) 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面的读书笔记。

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鲁宗道的形象。“中使嗟叹而去”中的“叹”写出了①。“真宗笑曰”的“笑”写出了②,一“叹”一“笑”突出了③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门于河 圮:倒塌 B. 十余岁 阅:经过 C. 不可得 竟:竟然 D. 铁钯 曳:拖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A.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B.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C.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D.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