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划线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射         多谋 B. 有卖油翁担而立     手不 C. 惟手尔             深思 D. 乃取一葫芦于地     之不理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公亦此自矜     是人多以书假余 B. 久而不去     已而细柳军 C. 钱不湿         何苦不平 D. 以钱覆口       业有不精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面对卖油翁观射时不以为然的态度,康肃在质问时称呼、语气的变化,淋滴尽致地表现了他傲慢无礼、骄矜暴躁的个性。 B. 酌油术表演后,卖油翁以一句“我亦无他”来教训康肃“你亦无他”,举重若轻,一个沉稳老练、从容自得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C. 从康肃的“射箭”到卖油翁的“酌油”,从康肃“自矜”“忿然”到“笑”“遣”,行文跌宕有致,富有戏剧性。 D. 故事虽短,但生动有趣,通过类比,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做人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长处,善于向他人学习的道理。
(4) 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九十             欲与常马等不可行 B. 不若孀妻弱子       益其所不能 C. 河曲智叟以应       此诫危急存之秋也 D. 始一焉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残年余力            可为师矣 B. 河曲智叟笑止之日    妇拍呜之 C. 惩山北塞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 有子存              不复出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极言太行、王屋二山之高之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下文愚公一家“毕力平险“做铺垫。 B. 由文章内容可知,愚公的家人和智叟都不支持愚公移山。 C. “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用神话结尾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 D. 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其作用是突出智叟的目光短浅,赞扬愚公的若愚实智、坚持不懈。
(4)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伐竹取/策之不以其 B. 以为底/一食或尽粟一 C. 光下澈/主人再食 D. 不可知其/林尽水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潭中鱼百许头/以调素琴 B. 似与游相乐/至于负歌于途 C. 潭西南望/思不学则殆 D. 记之而去/不知有汉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 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C. 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 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
(4) 把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上与群臣论盗   一狼得骨 B. 朕当奢省费     因还乡 C. 是数年之后     经丧乱少睡眠 D. 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民之所以为盗  客之美我 B. 犹割肉允腹  能径寸之木 C. 君富国亡    学不思则罔 D. 夫欲盛费广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3)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 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 老白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