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怎样读书

顾颉刚

一个普通人走进了图书馆,看见满屋满架的书,觉得眼睛都花了。这是由于他对世界上的知识没有一方面是有特殊兴趣所致。研究学问的事固然不必每人都参加,但是一方面的特殊兴趣确为任何人所不可少。譬如看报,有人喜欢看专题新闻,有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我们读书的第一件事,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

有人读书,只要随便翻翻就抛开了。有人读书,却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才罢。其实两种方法都有道理,但永久只用一种方法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可以看的书籍太多了,倘使无论哪一部书都要从第一个字看到末一个字,那么,人的生命有限,一生能够读得多少部书呢?但有几部书是研究某种学问的时候,必须细读的,若只随便翻翻,便不能了解那种学问的意义。读书的第二件事,是要分别书籍缓急轻重,知道哪几部书是必须细读的,哪几部书是只要翻翻的,哪几部书只要放在架上不必动,等到我们用得着它的时候才去查考的。要懂得这个法子,只有多看书目,研究一点目录学。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了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读书的时候要随处存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一句话是错的,哪一句话是可以留待商量的。这些意思就可以写在书端上,或者写在笔记簿上。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替它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便可以养成自己的创作力。几年之后,对于这一门学问自然有驾驭运用的才干了。我们读书的第三件事,是要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只要有了判断力,书本就是给我们使用的一种东西了。宋朝的陆象山说六经’皆我注脚”,就是这个意思。

再有两件事情,也是应当注意的。其一,不可以有成见。以前的人因为成见太深了,只把经史看作最大的学问;经史以外的东西都看作旁门小道。结果,不但各种学问都被抑遏而不得发达,并且由于各种学问都不发达,就是经史的本身也是不能研究得好。近来大家感到国弱民贫,又以为唯有政治经济之学和机械制造之学足以直接救国的,才是有用之学,其余都是无关紧要的装饰品。这个见解也是错误的。学问的范围何等样大,凡是世界上的事物都值得研究,就是我们人类,再研究一万年也还是研究不尽。至于应用的范围却何等样小,是根据我们所需要而走的。昨天需要的东西,今天不要了,就丢了。今天需要的东西,明天不要了,也就丢了。若是为了应用的缘故,一意在应用上着力,把大范围忘了,等到时势一变,需要不同,我们岂不是剩了两只手呢!我们不能一味拿有用无用的标准来判定学问的好坏;就是某种像是没有用的学问,只要我们有研究的兴趣,也是可以研究下去为我们所用的。

其二,是应该多赏识。无论哪种学问,都不是独立的,与它关联的地方非常之多。我们要研究一种学问,一定要对别种学问有些赏识,使得逢到关联的地方可以提出问题,请求这方面的专家解决,或者把这些材料送给这方面的专家。以前有人说过,我们研究学问,应当备两个镜子:一个是显微镜,一个是望远镜。显微镜是对自己专门研究的一科用的;望远镜是对其他各科用的。我们要对自己研究的一科极尽精微,又要对别人研究的各科略知一二。这并不是贪多务博,只因为一种学问是不能独立的缘故。

                                     (选自《读者》2015年第6期)

(1) 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项是(     )

A. 读书的第一要务是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 B. 读书的目的是要通过书本去探寻求知的路。 C. 读书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多赏识,少成见。 D. 读书要注意做好五件事,就可以取得成效。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 一个人只要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有特殊的兴趣,就能喜欢读书并且会读书;反之只能面对浩瀚书海不知所措。 B. 读书要学会区分书的轻重缓急,有些和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关的书要重点细读,有些书则可以略读或备查。 C. 读书要善于思考、顾疑,对于某种学问,有疑惑就查检,有问题就研究,天长日久,便 呆以驾驭运用这一门学问了。 D.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不可心存成见;学问也不是孤立的,自己研究的要极尽精微,其他的也应略知一二。
(3)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围绕怎样读书的话题,从一具人要培养特殊方面的兴趣说起,有针对性地讲了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B. 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每一段都论述一个有关怎样读书的问题,由浅入深,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逻辑严密。 C. 文章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在论述做学问要多赏识时,以显微镜 和望远镜作比,生动阐明了做学问时精与博的关系。 D. 文章的语言严谨文雅而又平朴通俗,作者娓娓道来,是一位前辈学者对后辈学子的谆谆教诲,读之有如坐春风之感。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论证过程; 中心论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磨难是最好的礼物

       磨难使人进步。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能。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甲】.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的智慧将无异于三岁孩童。长期生活在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筛选不出强者,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

       磨难使人坚强。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务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被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假如一世顺利,遍地黄金随意拾取,那么这茬人及后代有可能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乙】.富贵温柔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病猫,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尝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磨难使人超越。《史记》有言:“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传》,【丙】.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超越自我而成。磨难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要是不可摆脱的磨难,都来吧,我们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根据文意,请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

②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③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3)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看待生活的视角

班 超

    事物看上去怎样,取决于你观看的方式,这个道理既适用于绘画也适用于我们的生活。一幅广受欢迎的画作和一个饱满且有意义的人生,依靠的都是保持一种正确的视角。

    我的一幅风景画——《金门大桥》,描绘的是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的美丽大桥优雅地弯向远方灯火辉煌的城市,这是一幅壮丽的图景。我能画好它,就是因为我保持了一种正确的视角。

    在美术中,视角是画家观看所画世界的镜头和角度,也帮助画家塑造画的真实、巧妙地改变世界,从而达到艺术家的创作目的。画家能强调、减少某些元素,甚至增加或者减掉一些,从而画出一个可信的美丽整体。

    生活中也是这样。视角是我们看待自己生活的方式,也能塑造我们的生活。

    如果一个人通过一个感恩和希望的视角看生活,那他的生活和想法肯定与悲苦和愤怒的角度看很不一样。我看待我自己的方式就是如此。如果我对自己保持一种平衡的角度——诚实地认识我的缺点和不足、真挚地感恩我的天赋和才能——这种平衡的角度将会塑造我的生活,让我的生活更平稳、踏实。

    视角是容易偏移的。当一个人工作太努力、期望过高或者日程表超负荷时,当缺乏睡眠、饮食不当、精神生活未能保持步调一致时„„在这些情况下,他的视角会倾斜、发生扭曲,致使他疏离真实的自己和生活里重要的事情。在这些时候,人们往往容易专注于次要的事情,为小事焦急,把自己的沮丧发泄到别人身上......

    做什么可以恢复正确的视角?多年来,我收集了一些帮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正确视角的技巧。

    安静时间和独处是我的两个重要法宝。作为一名画家,我拥有很多的安静时间。当我工作时,我会在画架前一连坐几个小时,思考未来,想我爱的亲人、上帝的慈悲,考虑自己面对的挑战、他们的需要、我生活前进的方向。当思想一折一折地缓缓打开,静悄悄地、不知不觉间,在我活跃的头脑中,智慧和上帝的指导宛如轻轻飘落于繁忙街道的洁白雪花般翩然而至。因此,我尤为喜欢这些安静的沉思时刻。

    与安静时间同样重要的事情是,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参与、没有了解朋友和同行想法的机会,维持平衡的视角很难。所以,我阅读、寻找朋友谈话、与我的妻子南妮倾心交谈„„

    还有,最重要的一个技巧,是把目光放长远。我努力从自己的生活后退一步,以此获得更好的构建未来的视野,并确定什么只是暂时的、什么才是永恒。

    正确视角的实质,便是塑造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上帝送给我们每个人一件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珍贵礼物——生命,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生活交给我们每个人一方洁净的画布,我们都可以创作出一幅含蓄丰富、气象非凡的油画。现在,你正在描画自己生命的杰作。请运用正确的视角,大胆、细心地去画吧,它会充满欢乐、宁静、祥和!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第二自然段作者写自己创作《金门大桥》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 作者“帮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正确视角的技巧”有哪些?

(4)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

①在美术中,视角才是我们看待对象的方式,并决定我们如何塑造对象。

②视觉容易偏移的原因是人们专注于次要事情,把沮丧发泄到别人身上。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人生“三度”

       ①人生的美好在于不懈追求,追求的奥秘在于立好目标。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目标不同,追求各异。但是,不管追求什么,人生的长度、宽度、高度应该追求。

       ②首先,要追求延伸人生的长度。没有长度,人生就不会有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以及耄耋之年的体会,更不会有儿孙满堂,萦绕膝下的福气。延伸人生的长度,就要做个长寿者。寿者,久也。体壮为健,心怡为康,健康长寿需要自己好好把握。合理膳食,充足睡眠,平衡心理,适量运动是最基本的方法。重视健康,善于养生,人生的长度才会延伸。

       ③其次,要追求拓展人生的宽度。没有宽度,人生就很难尽显自己的聪明才智,尽览世界的丰富多彩,尽享人类的文明成果。更难以释放自己的潜能,反而会留下很多人生遗憾。拓展人生的宽度,需要选择好自己学习的“书台”,创业的“平台”,交友的“亭台”,让“书台”丰富自己,让“平台”成就自己,让“亭台”提升自己。读书、做事、交友可以突破人生空间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人生的宽度。

       ④再次,要追求提升人生的高度。没有高度,人生将失去坐标,陷入迷茫。到头来,只会发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概叹。提升人生的高度,就要不断地加强修养,提高能力,勇于实践,甘于奉献,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努力为他人为社会多做实事、多做好事、立德、立功、立言,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⑤人生因唯一而宝贵,因追求而精彩。祝愿朋友们,热爱人生,珍惜人生,创造人生,乐享人生,努力延伸人生的长度,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全面提升人生的高度,创造自己辉煌灿烂的“立体”人生。

(有删改)

(1) 文章第④段引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俗语,意在表明什么?

(2) 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怎样延伸人生的长度、拓宽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高度?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