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1) 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王命急宣( )  (2)虽乘御风( )

(3)既渐近( )    (4)则玉雪岭际天而来(  )

(3) 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沿溯阻       往来而不 B. 千二百里   又何 C. 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千里 D. 湍绿潭       吴广爱人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 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   、 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  的特点,以“素湍”、“回清”、 “       ”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   、色、   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古今异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

【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 , 不仁者以身发财。  

   (节选自《大学》)

【注释】①踊:yī,通“一”。偾:fèn,偾事,坏事。③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宣悉以诸吏(分发)   B. 使宣叩头主(感谢) C. 一国仁(兴起)   D. 踊人贪(暴戾)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特征为洛阳令 B. 由是搏击豪强 C. 生财有大道     D. 为之者 , 用之者舒
(3)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威不能行/一令乎   B. 以/宣尝为二千石 C. 则/财恒足矣     D. 仁者/以财发身
(4)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 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 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 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5) 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 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 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 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6) 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7) 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有删改)

【乙】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 , 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中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 , 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⑥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有删改)

【注释】①叙为昭穆: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②封禅之礼:祭祀天地的大礼。③公器:共用的器物。④劳旧:指有功劳的旧臣。⑤衣裳:古时上为衣,下为裳。⑥天长节:唐玄宗生辰。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断2处)

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竭驽钝

②则讥谤起矣    ④无后悔也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②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

(4) 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诸葛亮起初有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生志趣,后来具有坚定的“兴复汉室”的决心,让他的人生追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②朝廷内外对张说有许多不满的原因是:

(5) 下列有关对甲、乙两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敬仁、中书令张说、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都是有才干的人,他们与张九龄的交情被世人所称道。 B. 张九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妒忌他,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C. 甲文追思往事,剖白心迹,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字字句句发自肺腑,流露出忠君爱国之心,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 D. 甲乙两个文段都以记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甲段表达了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深情,乙段表现了张九龄刚直敢言的个性和任人唯贤的主张。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①。北兵②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凿窍,并书其上曰:"有人获吾尸者,望为埋葬,仍见祀,题云'大宋忠臣蹇材望'。此银所以为埋瘗③之费也。'"日系牌与银于腰间,只伺北军临城,则自投水中,且遍祝乡人及常所往来者。人皆怜之。丙子正月旦日,北军人城。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既而北装乘骑而归,则知先一日出城迎拜矣,遂得本州同知。乡曲人皆能言之。

(二)

    杨业,并州太原人。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注释】①倅:副的,这里指副知州。②北兵:元兵。③瘗:葬。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祀(被) B. 人皆之(同情) C. 我厚(对待) D. 讨贼捍边以报(希望)
(2) 对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B.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C.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D. 后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蹇已莫知所之,人皆谓之溺死。

②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4) 面对敌兵的进逼,蹇材望与杨业的具体表现完全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