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楼镜(简称统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竖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依次,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0=45°且每秒钟扫描48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是
个,镜鼓旋转的转速是
转/min。
【考点】
光的反射;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困难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如图所示,小洲在进行光的反射实验。他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
小洲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2)
接下来,小洲想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请你简要说明操作方法
。
填空题
普通
2. 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
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填空题
普通
3. 如图是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则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定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屏上,称为虚像。
填空题
普通
1. 光纤的纤芯是一种有塑料制成的纤维,纤芯外的包层可以保证光进入纤芯后全部发生反射,从而避免了光的损失。下列能正确表示光在纤芯中传播路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单选题
普通
2. 如图是小科研学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单选题
普通
3.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这个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色散
单选题
容易
1.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得到表格中记录的相关数据。
(1)
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
。
(2)
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时光路是
的。(选填“可逆”或“不可逆”)
(3)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
如果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粗糙的白布,让一束光从左边斜射到白布上,这时发生的光现象是否遵循上述结论?答
。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20°
30°
40°
50°
反射角
20°
30°
40°
50°
填空题
困难
2. 某学校在校园内建造一个如图甲所示的生态景观水池。为了检测水池底部是否有渗水现象,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设计如图乙所示的检测方法。(注:检测过程中水分蒸发及温度引起的体积变化均忽略不计)
(1)
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角度分析,生态景观水池中的植物浮萍属于
。
(2)
如图乙,往水池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上表面装有平面镜的泡沫块漂浮于水面,在水池侧壁水面位置标记标准线。位置固定的激光笔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在水平光屏上出现一个亮斑。若水池出现渗水现象,则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
已知图乙中泡沫块的质量为10克、体积为200厘米
3
, 为了确保检测过程中平面镜处于水面之上而不浸入水中,求平面镜的最大质量。(注:清水的密度取1.0克/厘米
3
)
实践探究题
困难
3. 小玉的书桌放在南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上方约10厘米处,墙上光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玉在思考:
(1)
光斑的形成是因为
。
(2)
若将桌面上的镜子沿着水平方向远离墙面,则光斑位置将如何移动?
。
(3)
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请帮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并说明理由:
。
(4)
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玉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小玉为了搞清楚背后的原理,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小玉:一个影子由镜子反射的光照射到铅笔上被铅笔挡住形成的,一个影子是射向镜子的太阳光被铅笔挡住形成的。图丁是老师用光学作图来说明一个影子形成的原因,请用相同的方法解释另一影子的形成。
。
(5)
小玉将平面镜换成了三棱镜,将会观察到
现象。
实验探究题
困难
1. 学校的录播教室被一种单向透视玻璃分隔成上课和观摩两个功能区,坐在观摩室的听课教师通过单向透视玻璃进行观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课区域的光照强一些,观摩效果更好
B.
从上课区域射向透视玻璃的光只发生折射
C.
听课教师能看到上课的情景,是由于上课区域的光能透过透视玻璃
D.
学生在透视玻璃中看到了自己的像,此时的透视玻璃相当于平面镜
单选题
普通
2. 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现象与原理相对应的是( )
A.
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光的折射
B.
水中放大的“勺头”——光的反射
C.
水中弯折的“汤勺”——光的折射
D.
平面镜中的“杯子”——光沿直线传播
单选题
普通
3. 李白的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
空中的明月是光源
B.
杯中的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地上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
月光能照射到人说明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