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且 秦 灭 韩 亡 魏
②长 跪 而 谢 之 曰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②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寡人与  ④长跪而之曰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②徒以有先生也。

(4) 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

(5) 唐雎“士之怒”回击秦王“天子之怒”,表现了什么唐雎精神?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宗泽,字汝霖,婺州①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②元年,命知磁州。③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④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⑤十余.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⑥,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⑦,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⑧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⑨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⑩。
【注释】①婺(wù)州:今浙江金华②靖康:宋钦宗年号③磁州:今河北磁县④率:都⑤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⑥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⑦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⑧生兵:指生力军⑨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⑩薨(hōng):死亡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官 两 河 者 率 托 故 不 行

A. 官/ 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B. 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C. 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D. 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2)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度(    )    及(      )

(3)  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4) 宗泽为什么会感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 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劫盗张海将过高邮,知军①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牛酒迎劳之。事闻,朝廷大怒,②富弼议欲诛仲约。仲淹曰:“郡县兵械足以战守,遇贼不御,而反赂之,法在必诛;今高邮无兵与械,且小民之情,③醵出财物而免于杀掠,必喜。戮之,非法意也。”仁宗乃释之。弼愠曰:“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仲淹密告之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他日④手滑,恐吾辈亦未可保。”弼不谓然。及二人出按边,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 , 未测朝廷意,比夜彷徨绕床,叹曰:“范六丈圣人也。

      【注】①晁仲约:人名,地方官员。②富弼:人名,朝中官员。③醵:泛指聚敛(钱财)。④手滑:任意放手行事。

(1)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予尝古仁人之心      

②吾谁与?      

③弼曰      

④富弼议欲仲约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方欲举法,而多方阻挠,何以整众?

(3) 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弼自河北还及国门不得入

(4) 【甲】文主要运用哪两种表达方式?

(5) 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读历史故事,感人物精神。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 , 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淮河以南地区。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 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③于是朝议玄北讨(        )                    ④必济事(         )

(2) 翻译下列语句。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3) 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 郗超认为谢玄率师讨伐苻坚能够成功的依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5) 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