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童年都去哪儿了
                                                                                            【案例回放】
①某电视台一档少儿才艺节目,让一位5岁的小女孩穿上“性感露背装”学扭臀。接着主持人问小女孩:“你在幼儿园里有没有交上男朋友啊?”……
②在一则儿童食品电视广告中,一个小男孩学着古代皇帝的样子,一边背着手踱步,一边用极其成人化的口吻说:“吃方块酥,享皇帝福,我是小皇帝!” 
②某市新华书店,本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的书堂而皇之地摆在儿童读物柜台,其中充斥着暴力、色情、惊悚等不堪入目的内容。
                                                                                            【调查统计】
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反应调查

求购行为无明显反应模仿广告词不相信其他
19.6%27.5%49.4%11.4%8%

                                                                                            【网友声音】
@小黄蜂:在这个泛娱乐时代,儿童难以摆脱“被看”的命运,成为大众逗乐的工具。大众有一种畸形的癖好,他们愿意观看儿童对成人的戏仿,这种不伦不类的娱乐性场面让他们感到满足和得意。
@胡桃夹子: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危害不仅仅是让孩子在语言使用上出现早熟,更加严重的危害是使孩子由于语言的影响进一步发展成为思想早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小大人”。
@没枝叶的树:许多家长高呼“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急躁的拔苗助长的心态里,儿童的天性被摧折了,发展的基础断裂了,像被拔过苗的庄稼那样逐步枯萎。
                                                                                            【校园童谣】
①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每天起得最早的睡得最晚的,是我是我还是我……
②找点空闲,找点时间,找个朋友,到校园转转。带上球鞋,戴上护腕,套上队服,到球场玩玩……
                                                                                             【专家看法】
陈沉(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真人秀节目或者娱乐节目并不是要排斥儿童的参与,而应该确保正确的参与形式和评价标准,越不符合儿童身份年龄的表演内容,越是能得到肯定和追捧这一标准应该被终止。
陈智雄(心理咨询师):儿童成人化倾向同时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人的健康心理成长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直接跳开某个成长阶段的活动和经历,很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
姚倩(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中大量的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使儿童仅仅坐在电脑前便打开了进入成人世界的大门,在情感经历上便越来越早熟,缩短了由儿童走向成人化的时间。
张雪梅(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成人化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互相打杀,可能会把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仇恨带到生活中来,实施一些报复行为或者说伤害行为,最终导致违法犯罪这种现象的发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作者):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1) 下列关于童年过早“消逝”原因的概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两项是(  )

A. 大众对儿童戏仿成人的畸形癖好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急躁心态。 B. 电视广告中儿童的成人化语言容易被儿童模仿。 C. 儿童阅读成人化源于对成人世界的好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D. 网络世界里成人化的内容,使儿童容易在情感经历上越来越早熟。 E. 学校的过度教育与超前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
(2) 仔细阅读以上材料,请你简要写出儿童过早“成人化”的危害有哪些。

(3) 避免孩子过早“成人化”,“传媒”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请你结合以上材料 , 在“出版社”、“电视台”、“互联网”三个“传媒”中,选择两个 , 向它们各提一条有针对性的合理建议。
         建议:                                                         
         建议:                                                        

(4) 针对【专家看法】中尼尔•波兹曼的观点,请你站在儿童的立场,发表不同的观点,讲明相应的理由。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

1月31日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歌舞类节目《只此青绿》生动还原900多年前的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让不少观众大呼震撼,一夜之间火遍神州大地。再联系到之前的国风舞蹈《唐宫夜宴》、“水下洛神”的走红,我们不难发现,观众对于节目的观看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休闲娱乐,也十分看重节目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一大批优质的传统文化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掀起了一股国风新潮,这恰恰是国人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过程。

材料二:

冬奥会恰逢春节,冬奥会里也融入了满满的“中国风”。冬奥会徽“冬梦”体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火种灯的创意源于“中华第一灯”——西汉长信宫灯,吉祥物“雪容融”设计灵感源于象征中国团圆的灯笼,还融入了剪纸艺术,天安门广场的中国结花篮格外引人注目,国家队制服的整体元素取自中国的古画《千里江山图》……无不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材料三: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节目,我们需要更多的创新表达,所以在创作中我们要吸取潮流文化的一些特征、特点和优势,然后借用‘潮’的呈现方式,传播我们的节目。”2020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引入IP(智力创造的版权)概念,提出“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加强IP开发和转化,充分运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表演、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 请对材料一、二的主要信息作简要概括。
(2) 阅读以上材料,请你为国潮国风热能够行稳致远提出几点建议。
综合题 普通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00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的传统, “一带一路”同样秉持开放包容精神,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

      【材料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互通商品。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如今的“一带一路”交流合作的范畴更广泛,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把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1) 结合“一带一路示意图”对【材料一】中画线部分进行具体说明。

(2) 阅读【材料二】概括 “一带一路”和“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在达成目标上的不同点。

综合题 普通
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材料二: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森冈孝二是日本关西大学的名誉教授,也是研究过劳问题亚洲第一人。2005年,他的《过劳时代》一经推出,引爆了整个日本社会,再版12次。在中国,过劳问题同样严重。有数据称,超过30%的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近10%的人超过60小时。近三成人,站在过劳死的边缘。

(1) 请选出与材料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慢活族”提倡“慢生活”观念,主张工作和生活“慢”下来,这是消极的生活状态。 B. “快活族”希望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拼搏奋斗,事事以工作为先,这是积极的生活状态。 C. “慢活族”和“快活族”展现的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都是片面的、偏激的价值观念。 D. 过劳问题在日本已引起重视。在中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此问题也同样严重。
(2) 请选出与材料表述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现在社会上出现了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和“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决定以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来命名。 B. “快活族”采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早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晚上回家或许还要继续努力工作。 C. “找回失去的时间”这个组织的人,提倡“慢生活”观念,用“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D. 森冈孝二的《过劳时代》中指出超过30%的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近10%的人超过60小时。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