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赏析下面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来当纸钱。

【考点】
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诗歌鉴赏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接 头 暗 号

王伟锋

拂晓,老钟起床,腰里塞着短斧,悄悄摸上野马岭。

老钟隐身伏在一块大石后查看。野马岭上,血迹斑斑,可见昨夜双方交火之惨烈。但老钟仔细看了,没发现游击队的踪迹,或者有价值的线索。很显然,战场被清理过。老钟暗自懊悔,自己来晚了。

昨天夜半密集的枪声忽然响起来。老钟从睡梦中惊醒侧耳倾听坏了像是从野马岭传来的。没多久枪声渐稀零星的几声枪响过后浓得化不开的夜重又陷入深沉的死寂。

下山的路上,他想起一处隐秘的山洞,摸了进去。

山洞里的人,已经奄奄一息了。老钟认识,是游击队的李队长。老钟的儿子也在队伍上。李队长几乎用尽最后的气力,交给老钟一个绣着荷叶的烟荷包,用微弱的声音告诉他,去镇上裁缝铺,接头暗语是:“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答:“有。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暗号对上了,就把这个烟荷包交给对方。

“要是……裁缝铺……有敌人,就去找疯,疯……”

“风什么,李队长,风什么?”

然而,无论老钟怎么呼喊,李队长再也没有任何声息了。

老钟紧紧攥着烟荷包,抹着眼泪下山。离开前,他用短斧砍来许多枝蔓,把遗体严严实实掩盖住,三鞠躬,说,李队长,对不起了,以后再给您修墓立碑。

老钟回家换了衣服,乘渡船来到镇上。

镇上倒显得平静,除了敌寇正常的巡逻,就是为数不多的乡亲低头匆匆购买些日用急需品。一个不知哪里来的疯婆子,拄着根竹竿,端着豁碗,“笃笃笃”在前面走,边走边对路人说:“可怜可怜我吧,给点儿吃的吧。”

老钟警惕地躲在暗处,仔细观察裁缝铺许久。

觉得没什么异样,又摸了摸腰间的烟荷包,这才决定前去接头。他压低头上的斗笠,若无其事地踩着石板路,低头慢慢向裁缝铺走去。

快到裁缝铺时,一阵吵嚷声传来。

“疯婆子,找死啊!快滚,滚远点儿!”

随着一声呵斥,只见两个衣着体面的人,推推搡搡地把疯婆子从裁缝铺轰了出来。疯婆子跌倒,手里的竹竿和豁碗摔在地上。那碗骨碌碌地,在青石板上滚出去老远。老钟吃惊地左右看看,心知有变。

老钟赶上前去,替疯婆子捡起竹竿,又把滚落的豁碗追回来。疯婆子唠唠叨叨,对着那俩人骂个没完。看到疯婆子,老钟想起了自己的老母亲,他把豁碗递过去,说:“老人家,您在哪儿安歇?俺送您过去。”

疯婆子夺过豁碗,抱住,突然一把攥住老钟的手腕。

老钟一惊,看起来瘦弱的疯婆子,竟是有把子力气。

疯婆子目光一凛,迅疾低声道:“别说话,跟我走!”

出镇子很远,确定安全无虞了,疯婆子才指指老钟腰间的烟荷包,举起竹竿做威胁状,厉声道:“说,哪里来的?”见老钟慌乱,又压低声道:“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

老钟恍悟,回道:“有。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李队长的遗言里,万一裁缝铺有变,应是要他找这疯婆子。老钟遂镇定下来,将烟荷包从腰间解下,郑重交到疯婆子手里。

“李队长呢?”疯婆子急切地问,“他怎么样了?”

老钟望向远处的船渡口:“他,牺牲了……”

疯婆子无言,艰难地哽咽了一声,转身踉跄走远。

第二年,抗战胜利,镇上插遍了红旗。

渡口的老船工年事已高,老钟接替他撑起了渡船。大军南下的时候,老钟和乡亲们摇着橹,送走了一船又一船的解放军战士。看着这些年轻的朝气蓬勃的面孔,老钟就想起牺牲在前线的儿子,禁不住热泪盈眶。

夜来大雨,湍急的河水,迈着铿锵的脚步奔向远方辽阔的江面。

晨光给天际抹上一把红晕,哗哗的流水声里,老钟蹲在船尾,给病中的老母亲熬中药。急剧的咳嗽声不时从船舱里甩出来,老钟听得心惊肉跳。老母亲病势严重,总不见好,老钟隐隐有些担心。

“船家,过河吗?”岸上忽听有人喊。

老钟抬起头,眯着眼,隔着稀薄的河雾打量。来人穿军装,女的,有些面熟。

女人微笑道:“大哥,可找到您了。怎么,不认识了?”见老钟沉吟不语,又说:“我是李队长的爱人。解放了,想接老李回去……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

女人说着,用力抹了抹脸上的泪水。

老钟忽然就泣不成声了。他极力按捺起伏的心绪,站起身高声回答道:“有,有啊!渡船上是……新修的桅杆!”这句话,老钟在睡梦中,已经自问自答不知多少遍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 仔细阅读全文,在横线上将相关情节补充完整。

老钟在隐秘的山洞,发现奄奄一息的李队长→①→②→抗战胜利,老钟和乡亲们送走了一船又一船的解放军战士→③

(2) 文中的老钟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3)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4) 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惑,用简洁的语言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请为文中两处文字做批注。

文字批注

一个不知哪里来的疯婆子,拄着根竹竿,端着豁碗,“笃笃笃”在前面走,边走边对路人说:“可怜可怜我吧,给点儿吃的吧。”① 

女人微笑道:“大哥,可找到您了。怎么,不认识了?”见老钟沉吟不语,又说:“我是李队长的爱人。解放了,想接老李回去……今晚,有出远门的大船吗?”②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赣粤交界处(  )梅岭大梅关,地势极为险要。唐代丞相张九龄曾在梅山劈开关 , 设立关卡,此后,大梅关就成了赣粤交通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从江西瑞金中央苏区移,开始长征。项英和陈毅率部在敌人的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 , 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多年头。1935年6月,陈毅腿伤复发无法行走,经历了一场生死劫。一日,陈毅蛰伏在草莽中,旧伤隐隐作痛 , 胃病重新复发,心中异常焦虑不知能否逃过这个劫。思中,陈毅突然诗思泉涌,倾刻之间 , 把十几天得到的诗句联接成章,默吟出豪气冲天的绝笔诗《梅岭三章》。梅岭是“赣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如今,大梅关古驿道沿途建筑已修复,遍植梅树,重立诗碑,____,成为当地一道人文风景。

(1) 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隘(ài) B. 转(zhuàn) C. 难(nàn) D. 虑(lǜ)
(2) 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险要 B. 突围 C. 隐隐作痛 D. 倾刻之间
(3)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梅关就成了赣粤交通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B. 坚持了将近三个多年头 C. 心中异常焦虑,不知能否逃过这个劫 D. 默吟出豪气冲天的“绝笔”诗《梅岭三章》
(4) 在文段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 D. ……
(5) 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 赣南三年游击战争过后 B. 重新修建的大梅关古驿道 C. 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梅岭 D. 《梅岭三章》诗碑与梅关碑林连成一片
(6) 学校要编辑一期《寻找课本里的“种子”》校刊,请你从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寻找一粒“种子”,参照例句加以表述。

示例:《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是一粒高尚的种子。

理由:他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中的,是一粒的种子。

理由:

积累与运用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