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                     

②故患有所不也                   

为身死而不受                   

④是亦不可以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本文反复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考点】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①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②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节选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丙】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③。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④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⑤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⑥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节选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丁】江上渔者⑦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缣:细绢。③尧夫: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④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子。⑤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⑥待:依靠。⑦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1) 【通其文】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

(2) 下面是关于文言字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

文言字词

方法

关联点

解释

子不识范文正公

勾连成语法

相见

且以公遗稿见为叙

课内迁移法

予作文以记之

聚族人百口

查阅字典法

“仅”有以下义项:①只,不过;②几乎,将近

③(填序号)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4) 【赏其诗】

蒙曼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上说,“渔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赋予隐士形象,但范仲淹《江上渔者》里的“渔夫”却另有内涵。请根据提示,补充下列表格。

诗句

创作背景

渔夫形象

探究结果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驾舟访友,即兴唱和

从容自适,悠然脱俗

④不同的内涵源于不同的关注点。张志和、柳宗元笔下的“渔夫”都是隐者的形象,而从范仲淹对渔夫的关注点来看,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政治家胸怀?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谪居永州,寄情山水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5) 【识其人】丙文中“岂非命也欤?”“岂非畴昔之愿也哉!”都用到了“岂非……欤/哉”的句式,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这一句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 苏轼在丙文中评价范仲淹“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请结合上述诗文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