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里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趟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

    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

    到四点多钟,黑云开始显出疲乏来,绵软无力的打着不甚红的闪。一会儿,西边的云裂 开,黑的云峰镶上金黄的边,一些白气在云下奔走;闪都到南边去,曳着几声不甚响亮的雷。又待了一会儿,西边的云缝露出来阳光,把带着雨水的树叶照成一片金绿。东边天上挂着一双七色的虹,两头插在黑云里,桥背顶着一块青天。虹不久消散了,天上已没有一块黑云,洗过了的蓝空与洗过了的一切,像由黑暗里刚生出一个新的,清凉的,美丽的世界。连大杂院里的水坑上也来了几个各色的蜻蜓。

    可是,除了孩子们赤着脚追逐那些蜻蜓,杂院里的人们并顾不得欣赏这雨后的晴天。小福子屋的后檐墙塌了一块,姐儿三个忙着把炕席揭起来,堵住窟窿,院墙塌了好几处,大家没工夫去管,只顾了收拾自己的屋里:有的台阶太矮,水已灌到屋中,大家七手八脚的拿着簸箕破碗往外淘水。有的倒了山墙,设法去填堵。有的屋顶漏得像个喷壶,把东西全淋湿,忙着往出搬运,放在炉旁去烤,或搁在窗台上去晒。在正下雨的时候,大家躲在那随时可以塌倒而把他们活埋了的屋中,把命交给了老天;雨后,他们算计着,收拾着,那些损失;虽然大雨过去,一斤粮食也许落一半个铜子,可是他们的损失不是这个所能偿补的。

(1) 《骆驼祥子》是谁的作品?请介绍祥子“骆驼”这一外号的由来及其深层次含义。

(2) 选文最后两段分别描写雨后的美景和雨后穷人忙着收拾家用的物品,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坐车人的形象?这反映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考点】
作家作品; 作品的人物形象;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①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完全肯定。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有卖油翁担而立

参考成语法:①爱不释手;②如释重负;③手不释卷

A

手熟尔

课内迁移法:但闻爷娘唤女声

B

康肃笑而

查阅词典法:①派遣;②贬谪;③打发

C (填序号)

(2) 把文中画线句子题译成现代汉语。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常羊学射屠龙子朱/尝射家圃 B. 欲闻射道乎/孰 C. /见其矢十中八九 D. 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则以一铁范铁板上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5) 《常羊学射》和《卖油翁》都写到了“善射”。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甲】

陶歌

清   龚轼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乙】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活板》)

【丙】

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 , 工作率多卤拙 , 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节选自《梦溪笔谈·器用》)

【注】①功侔(mó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②民醇:民风淳朴。③工作:手工制作。④卤拙:粗糙笨拙。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瞬息可就             (2)纸灰之类之             (3)每韵为一帖             (4)世多前古民醇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断两处)

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工不苟

(3)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板已布字                      其印 B. 满铁范一板                      其印余群从所得 C. 射于家圃                         余又过金陵 D. 则以纸帖之                         何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釉青花一火成”指的是烧制青花瓷过程,表明古人高温制瓷的轻松容易。 B. “花从釉里透分明”指的是青花瓷蓝白相间,给观背者以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 C. 后两句为议论,称赞青花瓷之美是天地所生,表现出作者对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赞美。 D. 诗歌灵活地运用由虚到实的写法,实在是一篇既有形象之美又富哲理之味的佳作。
(6) 请根据上面的古诗文内容,用诗文中的原词回答问题。

【甲】诗围绕青花瓷工艺的“”的特点,依次描绘了中国传统工艺品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色泽;【乙】文抓住“”的特点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丙】文则围绕“”的特点介绍玉臂钗的制作功夫。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