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式碳酸铜和碱式氯化铜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解释原因。
①装置丙的作用是。
②实验前、后均需对装置甲、乙、丙进行称重;当装置甲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对装置甲、乙、丙进行再次称重前,需打开活塞再次通入足量的N2 , 其目的是。
③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Cu2(OH)2CO3 , 则装置乙将增重克。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 a 克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样品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型管的质量,得到 b 克。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 A 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 U 型管的质量,得到 c 克。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 U 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 d 克。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 1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
【提出问题】
在相同条件下,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方案设计】
步骤1:分别在注射器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在相同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Na2CO3)和碳酸氢钠(NaHCO3)固体。
步骤2:两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各自试管中,并始终用手按压住注射器的活塞。
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试管内的气压变化。
科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开展实验,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
【实验反思】科学小组为进一步寻找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原因,继续开展了如下实验:
先滴入酚酞试液
再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
碳酸钠溶液
红色
红色→浅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
浅红色
浅红色→无色
分别取4.2克MgO、Mg(OH)2、MgCO3和“镁粉”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四种固体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如表所示,且烧杯③和烧杯④中产生了大量气泡。请结合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MgO
Mg(OH)2
MgCO3
“镁粉”
消耗稀盐酸的质量/克
121.8
m
58.0
61.9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碳酸钠溶液总质量/g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气体总质量/g
1.1
2.2
沉淀总质量/g
0
2.5
5.0
n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