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wei),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注释】①卒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③垆:酒家的代称。

(1) 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②手不释书

③岂他人之过哉

④以一骡二马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4)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考点】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常用文言虚词;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尝欲遣人使朔方,谕中书选才(A)可责(B)事(C)。蒙正退以名上 , 上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对。上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尔。”固称:“其人可使,余人不及。臣不欲用媚道妄随人主意,以害国事。”同列悚息不敢动。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上:这里指宋太宗赵光义。②中书:官署名,中书省的简称、掌拟诏、出令之权。③蒙正:吕蒙正,北宋名臣,以教言著称。④退以名上:退朝后把人选名字上报。

(1) 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推断方法

解释

以有先生也

联想成语法:家四壁

上尝欲遣人使朔方

课内迁移法: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卿何

联系语境法:上文中“三问,三以其人对”和下文中蒙正的回答。

天下缟素

词类活用推断:白玉之环

(2) 请从“矣”“者”“哉”“之”“而”“云”“耳”“以”中选出三个字还原到文中括号内。

谕中书选才A可责B事C

(3) 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

上退谓左右曰蒙正气量我不如

(4) 请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下面两句任选一句作答)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既而卒用蒙正所荐,果称职。

(5) 钱穆先生认为:凡能志道明道行道善道者,在中国谓之士。结合【甲】【乙】选文和《鱼我所欲也》,谈谈你对唐雎和吕蒙正身上拥有的“士之精神”的认识。
(6) 小语认为君子身上就有“士之精神”。请结合甲乙两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将如何传承“士之精神”。

【链接材料】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注释】守:节操、操守:修其身:修养自身;天下平:使天下太平。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上梅直讲

[宋]苏轼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 , 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减)

(注释)①梅直讲: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1002-1060),时任国子监直讲。②执事:此指梅尧臣,不直称对方,表示尊敬。③非亲旧为之请属:“属”,同“嘱”,托付。④《传》:《左传》。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读其文词                       蒙乃就学(《孙权劝学》) B. 向之十余年间其名而不得见者       今或无罪(《陈涉世家》) C. 左右为之先容                     余立侍左右(《送东阳马生序》) D. 未尝其门                         镜而自视(《邹忌讽齐王纳谏》)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句断句。(限断两处)

退 而 思 之 人 不 可 以 苟 富 贵 亦 不 可 以 徒 贫 贱。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4) “矣”、“也”是文言句末常见的语气助词,“也”多表判断;“矣”多表感叹。请根据你对文意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语气助词,将文中空缺填补完整(填字母),并说说你的理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A.矣  B.也)

理由:

(5) 苏轼在与梅尧臣的这封信中,多次提到“乐”字,文末更是诚恳地向梅公请教为乐之道。请结合上述诗文,阐述苏轼所追求的“乐”之内涵。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