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就像钉钉子

    ①钉钉子,可能很多人觉得很简单,可是其中包含的内涵,你又知道多少?钉钉子大有讲究,要时刻谨记三点:稳、准、深。不稳无以定向,不准无以施其力,不深无以堪其用。唯有将三者紧密结合,发挥钉钉子的精神,才能事半功倍。

    ②“稳”是基础,这要求我们把握方向,稳住钉子。王小波曾经说过:“若认错了方向,停下便是最大的进步。”航船的方向决定了它的归途,若是认错了方向,南辕北辙,即使付出数倍的努力也是无济于事。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曾丧失了一次国家腾飞的机会。改革开放后,在正确方向引导下,祖国在短短数十年间,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足见方向正确的重要性。面对困境,我们要“稳”,发挥钉钉子的精神,实事求是、胆大心细才能正确把握方向。

    ③光有“稳”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准劲。16年前,欧洲的手机市场品牌众多,初来乍到的华为公司被认为是“骗子公司”。但是华为并未放弃,通过与当地通信运营商合作,提高知名度;通过推出多种不同价位的机型,迎合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通过广泛建立通信基站,改善消费者的通信、上网条件……靠着看准目标、精准发力,华为终于在欧洲手机市场站稳脚跟,成为继苹果、三星之后的第三大手机品牌。

    ④钉子的牢固关键在于它和墙体的契合,即入墙的深度,做事也要讲究力度。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草书能够“入木三分”,就要归功于他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保持力度,向着目标迈进,才能夯实基础,立于不败之地。沙漠中的胡杨之所以能够扎根大漠,就是凭借深深扎入沙土中的根络,人生亦是如此,只有坚持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拓展人生的深度。

    ⑤“稳”“准”“深”,一个是前提,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三者互相联系,互相制衡,缺一不可。少了“稳”,就像无头苍蝇,横冲直撞,毫无头绪;少了“准”,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无从下手;少了“深”,可谓一事无成。

    ⑥把握好钉钉子的三个要素,以“稳”为路,以“准”为梯,以“深”为塔,发挥三者的精神,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选自《读者文摘》)

(1) 选文中心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生就像钉钉子。 B. 人生必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准劲。 C. 人生需发挥钉钉子稳、准、深的精神,才能事半功倍。 D. 做事要讲究力度。
(2) 下列选项中最能证明选文第④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C.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D.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3) 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考点】
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 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天向前走,即便千万里路,也不嫌远;常常动手做,纵有千万件事,也不畏难。其道理质朴可见:____________。今天,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坚持奋斗既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也是磨砺我们品质的砥石。

②古人一直笃信凡事都要“坚持”的道理:屈原矢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劝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郑板桥咏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古语都告诉我们:做事需要恒心,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何以实现质的飞跃?

③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坚持奋斗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五四运动,青年们振臂高呼;战争年月,青年们抛洒热血;建设新中国,青年们燃烧着奋斗的激情。今天,科技创新,青年们在攻坚克难;抗灾抢险,青年们在迎难逆行。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坚持不懈的背后是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和担当,这担当源于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源于百年浴血拼搏淬炼成的中国革命精神;这担当已熔铸成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果敢地应对前进征程上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④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人生的奋斗中,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妥协与逃避会导致半途而废,甚至功亏一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言放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面对无数的坎坷与挑战,他从不动摇,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磨炼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毅品质,最终成为人民的领袖。____________今天,在冬奥竞技、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的一次次挑战中,一代新青年也成长起来,他们的青春熠熠生辉。

⑤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浅尝辄止,轻言放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加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始终秉持“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理念,并自觉付诸实践。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人类提出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面对风云变幻,我们青年人应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矢志不移,坚持奋斗,不负韶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1)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 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

【甲】闻一多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饱含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做诗人,他用激昂的诗句歌咏祖国,歌咏光明;做学者,他埋首典籍,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做斗士,他“拍案而起”,伟岸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

【乙】雷锋在新社会体会到人的尊严,他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深情,满怀对新生活的憧憬,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意义。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丙】袁隆平青年时代就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面对生活的磨难,他从不放弃,坚持奋斗塑造了他不服输的意志品质。“杂交水稻之父”做了一辈子科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说出第⑤段画线处使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论证效果。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房间里的大象

刘瑜

    ①“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②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③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④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

    ⑤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

    ⑥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1) 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

①“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我决不能让人知道这件事。难道我不称职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在《房间里的大象》摘录一句话解答。

②“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 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

(2)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
(3) 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a)_______________。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粱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远离书籍,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铟心灵;(b)_______________。

    ⑤(c)_______________。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晴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2018﹣04﹣23,有删改)

(1) 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2) 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

A.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B.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C.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a);(b);(c)

(3) 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