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其后的问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者游,旬朔之间 , 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 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 ,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1)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殆 不 如 曩 时 十 一 二。

A.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卷无几日

数年来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4) “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中,“此二物”指的是什么?
(5) 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考点】
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题目

【甲】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乙】鸟说

苏  轼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毂可俯而窥也。 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为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

【注释】①武阳君:苏轼的母亲。②觳:初生的小鸟。③驯扰:驯服顺从。④闾里间:这里指乡里人。 ⑤忮:嫉妒、歧视。

(1) 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①不

②众鸟其上:

③翔其间:

④由观之:

(2) 用“/”为下边的文言句子断句。
(3) 翻译下边的文言句子。

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4) 关于《画眉鸟》中“山花红紫树高低”一句,有人说是描写鸟飞的欢快,也有人说是描写鸟鸣的愉悦。你倾向哪种说法? 简述理由。
(5) 如果可以从《鸟说》人鸟和谐相处的情景中,悟出苏轼对互尊守信的珍惜,那么,从欧阳修被贬滁州的背景信息里,可以悟出《画眉鸟》中他怎样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 , 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 , 不鼓不成列。”

【注】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牺牲玉帛

②肉食者

③门官

④公伤

(2) 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4) 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①(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②(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5) 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