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纯碱样品的质量/g
6
电子天平的示数/g
163.8
167.6
171.4
177.4
183.4
【活动一】探究碳“捕捉”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用水和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为比较“捕捉”效果,小组同学设计如图一所示实验,装置a端连接气压传感器,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二所示。
图一中,甲、乙、丙注射器内的试剂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氢氧化钠浓溶液,X的数值为mL;分析图二可知“捕捉”二氧化碳效果最好的是(选填甲乙丙),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活动二】计算碳转化
基于元素守恒,小组同学推测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更高价值的物质,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我国科学家在利用二氧化碳直接合成乙醇(C2H5OH)的研究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RC2H5OH+3H2O,其中R的化学式为。如果用此方法处理44kg二氧化碳,使其完全反应,则生成乙醇的质量是kg。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数据
烧杯中稀盐酸的质量
石灰石样品质量
烧杯中混合物的总质量
100g
12g
107.6g
A.锥形瓶质量
B.气球质量
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向右倾斜。小科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g
12.5
剩余固体质量/g
8.5
7.8
a
6.4
请分析计算:
实验次数
碳酸钠质量/克
0.53
1.06
2.12
反应前装置总质量/克
66.33
66.86
67.92
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克
66.19
66.62
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