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问 题。

羟氯喹或增加新冠病人死亡率

①“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爆发。自 2 月末以来,羟(qiǎnɡ)氯喹(kuí)知名度空前高涨。当时一名法国教授发表多篇研究,认为羟氯喹与阿奇霉素这种抗生素相配合的治疗方法对遏制新冠病毒有效。

②5 月 25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暂时停止“羟氯喹疗法”临床试验,因为一项大规模调查显示,羟氯喹和氯喹或.许.增加新冠病人死亡风险。

③无论是氯喹还是其衍生的羟氯喹,对住院的新冠肺炎病人都没有体现出有效性, 甚至还加大了因心律不齐导致死亡的风险。这是英国《柳叶刀》杂志 22 日公布的一项大规模调查研究显示的结果,报告还要求不要在临床试验之外给新冠病人使用这两种药物。

④该研究报告主要撰写者之一曼迪普·梅赫拉教授在一份公告中表示,对 1.5 万名病人的“首次大规模调查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统计证据”,曾被大肆渲染的这两种药物实际上“对新冠肺炎病人没有益处”。这些新冠肺炎患者接受了以氯喹和羟氯喹为基础的四种治疗方法。

⑤研究人员分析了近 9.6 万名新冠肺炎病人的数据,这些人中有 1.5 万人接受了上述四种治疗方法之一,试验将他们与另外 8.1 万名未接受此治疗的病人进行比照。

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四种治疗方法的病人死亡风险都要高于比照人群(死亡率

9.3  %):单独使用氯喹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为 16.4%,使用氯喹及抗菌素结合的病人死亡率为 22.2%,单独使用羟氯喹治疗的病人死亡率为 18%,而使用羟氯喹结合抗菌素的病人死亡率为 23.8%。报告就此认为,使用这些治疗方法的新冠病人死亡率比其他病人要高 出34%至45%。

⑦他们还发现,使用氯喹或羟氯喹的病人发生严重心律不齐的概率更大,尤其是使用羟氯喹与抗生素结合疗法的病人。使用这两种药物的病人发生心律不齐的几率比其他病人高出四倍。报告作者认为,在得出最终结论前“迫切”需要进行随机临床试验。

(选自《参考消息》)

(1)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或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2)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接受四种治疗方法的病人死亡风险不一定要高于比照人群。 B. 使用氯喹或羟氯喹的病人发生严重心律不齐的概率更大,尤其是使用羟氯喹与抗  生素结合疗法的病人。 C.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氯喹及抗菌素结合疗法的病人死亡率最高。 D. 无论是氯喹还是其衍生的羟氯喹,对新冠肺炎病人没有体现其有效性,但也没有产生死亡风险。
【考点】
说明文语言分析;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

海斗一号:向万米海底深潜

①这是一条能游弋于万米海底的“中国鱼”。身长 3.8 米,橘色的鱼背、黄色的鱼腹, 一双大眼睛明亮有神!要问它是谁?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海斗一号”。

②水深范围从 6000 米到 11000 米左右的深海空间,被科学家称作“海斗深渊”。深海技术,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工程技术的顶级水平;深渊科学研究,代表了当前国际深海科学研究的最新前沿。可想而知,探索海斗深渊有多难。

③通信、控制、材料……处处是难题。最难的,是如何克服深海压力。因为,海水深度  每增加 10 米,压力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这意味着,在万米海底,一个手指甲盖大小的面积就要承受一吨重量。

④克服这些困难是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征服的高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国内十余家科研单位,用近 4 年的时间协同攻关,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⑤“海斗一号”在国内首次采用全海深高精度声学定位技术和机载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多种需求。它有灵活的手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海深电动机械手,能抓取、能布放、能采样;它还能“看”——通过高清摄像系统等设备,人类终于可以看清海斗深渊的真实面貌。

⑥2020 年 5 月,“海斗一号”首探马里亚纳海沟。10884、10907、10802、10863……这些数字不仅代表着一次次被打破的无人潜水器世界纪录,更显示出“海斗一号”卓越的稳定

性。它获取的样品与影像资料为我国科学家深入研究海底世界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至.今.仍在产出科研成果。

⑦2021 年 10 月,“海斗一号”再探马里亚纳海沟。它在万米海底工作的航时、航程以及连续坐底工作时间等多项技术指标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对马里亚纳海沟深渊西部凹陷区进行大范围、全覆盖巡航探测。

⑧“海斗一号”连续万米深潜与科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无人潜水器技术与装备进入全海深探测与作业的新阶段,标志着我国在全海深无人潜水器领域迈向国际领先水平。

⑨“海斗一号”的故事还将继续,未来更加可期!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简要说明第⑥自然段中加点词“至今”的表达效果。
(2) 通读全文,说说你对第④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困难
2. 现代文阅读

基因武器究竟有多可怕

    ①相化学武器与核武器,生物武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欺骗性、易扩    散性和长远危害性等特征,而且生物侵害未必体现在战争中。

    ②生物武器是依靠生物战剂作文杀伤力的一种武器,生物战剂的种类有传播病毒、致人死命的细菌。病毒、真菌、毒素等,基因武器是生物战剂的第三代武器,也叫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运用先进的遗传工程这一新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而制造成生物武器。

    ③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可实现人工设计与合成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生物或病毒,它能改变非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利用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使这种致病菌只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从而有选择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生物武器具有很强的隐匿性、欺骗性、传播性和巨大的杀伤力。

    ④人类绘制出基因草图以后,制造基因武器就成为一些战争狂人追求的梦想。美国有人计算过,花5000万美元建一个基因武器库,其杀伤力远远超过花费50亿美元建起来的核武器库。一旦有了基因武器,使用者不用兴师动众,只要将经过遗传工程改造的病菌投入他国领土,让细菌自然扩散、繁殖、传播,就可在短时间内使敌国的人、畜患上一种无法治疗的疾病,从而在战场上失去战斗力。

    ⑤英格兰布拉德福大学教授马尔克姆丹在《生物技术武器与人类》一书中写道:只要用多个罐子把100 千克炭疽芽孢散播在一个大城市,300多万的城市居民就会很快染病毙命。某国曾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相结合,拼接成一种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战剂,用其万分之一毫克就能毒死100只猫;只要区区20克,就足以使全球人类死于一旦。

(1) 第②自然段在介绍基因武器时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 第④⑤自然段中三处用了“只要……就”的关联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