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阅读。
(1) 下列表述内容与原著一致的一项是(     )。 A. 《二十四孝图》中最让作者反感的两件事情是“卧冰求鲤”和“郭巨埋儿”。 B.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 C. 白龙马原为东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纵火烧了玉帝赐的明珠被贬到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驼负唐僧取经。 D.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佛祖规劝,皈依佛门,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
(2) 本段文字中“裙钗”为什么“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为什么要说“亲由”?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芭蕉扇,不展骁雄耐性柔。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考点】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经典情节;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

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

(1) 联系名著内容,下面情节是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之后发生的一项是(    ) A. 强销生死簿 B. 偷吃人参果 C. 闹龙宫得金箍棒 D. 自封齐天大圣
(2) 联系节选内容,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最后一段加点的“轻轻的把他压住”这一细节的?
(3) 你认为作者吴承思设计“悟空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名著导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破鼻子,満出些血来,擦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间间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涮,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诚天炽地。八戒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热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读,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

    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帅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实奏乐,欢笑不题。

(1) 选段所说的妖精是谁?孙悟空为何要和他大战一场?胜负如何?(情节关联)
(2) 这妖精的结局如何?请概括一下。(相关情节)
(3) 红孩儿最终被擒,这件事给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惹下了怎样的麻烦?(相关情节)
(4) 这个情节体现了红孩儿怎样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