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科学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
【考点】
熔化与熔化现象; 凝华及凝华现象;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填空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换一批
1.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
。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的温度
,这个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
。
填空题
容易
2. 现有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全部熔化前,甲盆水的温度
乙盆水的温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填空题
容易
1. 如图所示,图中tA、tB两点坐标的温度分别对应是某晶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若该晶体物质某一时刻的温度t<tA,该晶体物质处于Ⅰ区域,是
(选填“固”“液”或“气”)态;若该晶体物质由Ⅲ区域的状态直接到Ⅰ区域状态时,该晶体物质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填空题
普通
2. 在超市的冰柜里出售的海鲜周围都要铺上一层碎冰,这是因为冰块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要
(填“吸”或“放”)热,从而起到保鲜的作用.此过程中海鲜的内能是
.(填“增加”或“减少”).
填空题
普通
3. 如图所示,根据该固体的熔化曲线图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该固体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2)
该固体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分钟
(3)
该固体熔化时的特点是
(4)
加热至第7分钟,该物质处于
(填“固液共存”、“液”或“气”)态。
填空题
普通
1. 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解答题
普通
2. 对下列谚语或古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下雪不冷化雪冷﹣﹣雪降落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是由水形成的,但是一定比水的温度低
C.
云腾致雨,露结晨霜﹣﹣“露结晨霜”是说秋天早上的霜是由露水形成的
D.
霜前冷,雪后寒﹣﹣“霜前冷”是指气温骤降,水蒸气容易凝华形成霜
单选题
普通
3. 天气谚语“霜前冷,雪后寒”是什么道理?
解答题
容易
1. 科学家在认识物质时,发现物质具有很多特性,并归纳成相应的科学概念。请回答下列小题
(1)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状态无关
C.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克
D.
1kg钢材比1kg木材所含的物质多
(2)
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文字、公式和图像三个维度来表述概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ρ=m/v,说明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可以用如图表示
C.
水的密度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
3
千克
D.
密度是物质特性,一般可以通过测量密度鉴别不同物质
(3)
当温度等条件改变时,物质往往会发生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此过程需要吸热
B.
夏天,将水放入冰箱制成冰棍,这是液化现象
C.
秋天,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此过程需要吸热
D.
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多选题
普通
2. 请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
露的形成:
,
(2)
冰变成水:
,
(3)
霜的形成:
,
(4)
铁水变铁块:
,
(5)
雾的形成:
,
(6)
碘变成碘蒸气:
,
填空题
普通
3.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以下几个小实验。
(1)
把干冰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所示。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这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的;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璧出现了白霜,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物态变化时需要
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靠近试管外壁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霜。
(2)
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杯中的水立即就“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水中的气泡主要是
(填“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杯口的“白气”是
(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或“小水珠”)。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