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之不易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 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①处:居于高位。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豁:放弃。⑥尔曹:你们。⑦存:谨记。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辄拾以      ②焉得登枝而损其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

(3) 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殷仲堪给予了我们哪些生活的启迪?

【考点】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文言文翻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岳飞《论马》)

【注释】①骥(j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故常           ②行百余里

求其能千里也     ④一食尽粟一石

(2) 下面各组中加下划线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不以千里也。  ②骥不其力。 B. 真无马邪?    ②称德也。 C. ①执策临之。    ②介胄驰。 D. ①虽有千里能。 ②故常奇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②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4) 甲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怎样的共同道理?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