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民政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显示,2018年农村留守儿童697万余人,与2016年全国摸底排查数据902万与人相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体数量下降22.7%。从入学情况看,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从2016年的65.3%上升至2018年的78.2%。

材料二:

教育部2018年8月发布的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897.45万人,近5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增加了283.86万人,增幅为17.6%,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量为1406.63万人,近5年增加了129.47万人,增幅为10.14%。

材料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统计局《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1至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0.3%和0.2%。

材料四:

下图题为《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画

(1) 梳理前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围绕“农村留守儿童”的话题,得出你的结论。
(2) 请介绍材料四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考点】
漫画释义; 材料探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表达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管理思想家查尔斯•汉迪认为,西方契约问题很多,而“中国式契约”可以创造信任、让步、发展的“双赢局面”,值得西方效仿。但现实并不那么简单,请探究下列材料,针对汉迪先生的观点,给他几点忠告。

       材料1:如图。

       材料2:西方模式的契约由来已久,是一种刚性的经济契约。协商的内容就是己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一经签字画押,便须借助法律的强制力使己方权益获得保障。贯穿着非赢即输、妥协及软弱、好律师胜过好协议、近期利益至上的理念。

       材料3:“中国式契约”特指那种充满人情味的非正式的心理契约,是人情和法律的妥协,是熟人之间一种动态的、心照不宣的口头约定。中国式契约简便灵活,适用广泛,不受法律的强制约束,但要双方诚信,要妥协互利,要确保双赢前景。在商业社会初期阶段,如晋商、徽商等的发展,中国式契约确实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口头承诺可信度受到挑战。

       材料4:英国某地农民曾口头约定轮流耕种共有土地,大家都设法在短期内将土地资源利用到极限,导致土地毁坏,大家都无法利用。中国某企业的一个客户破产,因没签正式合同,法院清偿债务时不考虑企业的利益,结果没有得到应有的赔偿。

(材料来自查尔斯•汉迪《觉醒的年代》等)

语言表达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