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①运动是攻克许多健康问题的灵丹妙药,而跑步带来的好处是无可争议的。

②美国学者比尔·哈斯克尔提出了“代谢当量(简称MET)”的概念,人类所有活动都能用MET来衡量,MET取值范围通常为0.9~23.通过MET可以将运动分为3个等级,MET低于3的运动为低强度运动,MET在3~6的运动为中等强度运动,MET高于6的运动为高强度运动。

体育运动代谢当量

活动

MET

睡眠

0.9

看电视

1.0

散步(每小时2.7千米)

2.3

中速散步(每小时4千米)

2.9

步行(每小时4.8千米)

3.3

做家务

3.5

骑行(每小时16千米)

4.0

骑行(每小时19千米)

5.5

慢跑

7.0

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开合跳

8.0

跳绳

10.0

快速跑(每小时12.1千米)

14.0

跑步上楼梯(跑步速度为每小时14.5千米)

18.0

③2020年1月的一项研究表明,138名健康状况一般的志愿者在首次参加马拉松(42.195千米)长跑后,他们的心血管系统状态至少年轻了4岁,即使其中有人用很慢的速度跑完全程。而年龄越大或健康状况越差的人完成马拉松后在健康方面的获益就越明显。

④2011年台湾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记录了8年来40万人的运动习惯及其死亡情况。研究表明,和从不运动的人相比,即使每天只进行15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也能降低10%疾病死亡率,这种效果也能通过每天进行5分钟高强度运动获得。研究者得出跑步与步行的时间效益比为3:1.如果不考虑投入的时间成本,散步耗费相同能量时,也能获得同样多的健康收益。

⑤英国医生阿利斯特•哈特对82位年龄均在40岁以上的马拉松志愿者的骨关节情况进行了跟踪,马拉松比赛前后的扫描结果显示,志愿者膝盖的主要承重部位,竟然更加强健了。虽然关节的膝盖骨部分确实出现损伤,但后续扫描显示,该损伤在6个月后痊愈。因此哈特得出结论:从长期看来,长跑对膝盖的确有好处。跑步有助于激活人体几乎所有的自我修复机制。骨科专家表示,跑步或步行还能降低由骨关节内骨或软骨破裂引起的关节炎发病风险。

⑥跑步虽好,但实验定量统计学分析显示,久坐者患髋关节炎或膝关节炎的风险为10%,长期坚持适量慢速跑步者的风险为3.5%,参加国际马拉松赛事的运动员中却有13%都患有髋关节炎或膝关节炎。因此,至少对适量慢速跑步者而言,跑步是有利于降低患骨关节炎风险的。

⑦当跑步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它能让你感到快乐,让你的大脑时刻保持清醒状态。跑步还能产生一种叫肌肉因子的物质,它能够消除压力,减少抑郁。由于进行强度更大的运动后,机体的代谢率升高得更快,在散步和跑步所消耗能量相等的情况下,跑步能更明显地降低体重。

(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1) 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骑上自行车,即使每小时18千米这样的高强度运动,也不会让人感觉太累。 B. 花90分钟步行和花半小时跑步,若耗费相同能量,获得的健康收益是同样多的。 C. 选文第⑥段列举了“10%”“3.5%”“13%”三个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跑步可以降低骨关节炎发病风险。 D. 跑步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让机体的代谢率升高得更快,能更明显地降低体重。
(2) 下列三个选项,你认为哪一项最适合做文章标题?请选择并简述理由。

A.跑起来        B.运动——生命的平衡         C.强身健体的灵丹妙药

(3) 小丁妈妈说:“我每天都要洗衣做饭,忙得没一点时间,再说我都48岁了,膝关节也不太好,跑步还是算了。”请用文中相关知识劝她适当跑步。
【考点】
语言得体;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泠泠风雨声

胡竹峰

       平日偶得闲情,我会看看碑帖里笔墨的旧影心迹,古琴素手纸窗瓦屋灯火青荧天与地合,意与神会,情通自然。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瘦金书我很熟,想起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千字文》《牡丹诗》。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有一年把玩《秾芳诗帖》,看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曾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体之味差不多就是这样。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始流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慨慷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和,成自然之象。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入世的。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书画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洋洋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字从心出,心惜字形,有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有人战战兢兢进屋来,有人桀骜不驯,有人规规矩矩,有人放肆泼辣,有人内敛斯文……

       赵佶好诗,好画,好歌舞,好花岗岩,好李师师,好鲜衣骏马,好美食华灯,好梨园鼓吹,好古董花鸟,本是纨绔儿,可怜帝王身,糟蹋了一身才华。

       瘦金体,又名瘦筋体。瘦金体三字有风雅气,瘦筋体三字有稼穑味。瘦筋,筋瘦,夏天,从水塘里挑水浇园的农夫筋瘦筋瘦。叶圣陶先生有文章说:“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每见瘦金体,总想起紫赤的臂膊和肌肉突起的小腿。

       书法的奇妙在于,每个字的点画构成以及字与字之间的连绵动感产生出的墨迹之美,我对书法的兴趣,严格说来是对墨迹的沉迷。

       宣纸上,中国文化轻流徐淌。

       墨迹间,前人气息屡屡不绝。

(节选自2015年4月《人民文学》有删改)

(1) 本文以“泠泠风雨声”为题,有何妙处?

(2)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瘦金体的特征。

(3) 联系全文,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4)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带给你的启示。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徐霞客《游黄山后记》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 , 烂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注】①胁,旁边,侧面。②秀出天半,神奇地挺立于半空中。③纷披,缤纷辉映。

(1) 解释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思。

时云里诸峰        

②悬者梯接之        

登峰头        

④非至        

(2) “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一句中“可能”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3)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焉知其奇若此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B.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八则》)
(4)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时 夫 仆 俱 阻 险 行 后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烂若图绣。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 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为什么会产生“兹游快且愧矣”的感受。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小说《偷书贼》一书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偷书贼
[澳]马克斯·苏萨克/著孙张静/译
内容提要: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 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在养父汉斯·休伯曼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们。
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全体犹太人都到达后,他们的脚步声震动了地面。他们瘦削憔悴的面容上的那双眼睛尤为显眼。还有尘土,他们都被尘土包围,在士兵的推搡下,他们的脚步踉踉跄跄——落在后面的囚犯妻被迫跑上几步才能赶上这支营养不良的队伍。
莉赛尔注视着这一切,她相信这些人是活着的人里面最可怜的灵魂。他们因为所受的非人折磨而拉长了憔悴的脸。他们一路受尽饥饿之苦。一些人只顾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好避开固观者的目光;有些人哀求地看着赶来欣赏他们受辱的人们。这是他们死亡的前奏;还有人渴望着能有人.随便什么人,能走上前来抱住他们。
不管围观者是带着骄傲、鲁莽还是耻辱来看这场游街,都没有人走上前打断它。目前还没有。
有时,一个男人或女人——不,他们不是男人和女人,他们只是犹太人——会在人群中看到莉赛尔的脸。他们会回避她的目光。“偷书贼”只能无助地望着他们走远。她只能希望他们能够读懂她脸上深藏的怜悯,并且能意识到这是真切的悲伤,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前进的队伍里。有个人的年纪比其他人都大。
他留着胡子,衣衫褴褛。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极度的痛苦。虽然他的身体轻飘飘的,但他的双腿还是承担不了这一点点重量。
有好几次,他都倒了下去。
他的半边脸贴在地面上。
每次都有一个士兵站在他身边。“站起来。”他冲着老人吼道.“站起来。”
老人跪着站起身,艰难地向前走去。
每次,他刚刚赶上队伍的尾巴.就会失去动力,再次摔倒在地。他后面还有很多人——足足有一卡车的人——威胁着要超过他,把他踏平。
他的手臂颤抖着想支撑起身体,那痛苦的样子惨不忍睹。他们又一次让开,然后他站起来,又走了几步。
只要再给他五分钟,他一定套掉进一条德国人的阴沟里死去。他们对此听之任之,眼看这一切即将发生。
这时,有一个人。
汉斯·休伯曼走过来。
一切在瞬间发生。
老人挣扎着前进时,那只紧握着莉赛尔的手松开了,她感到自己的手一下子打在屁股上。
爸爸走到小车旁,拿出来一样东西。他推开围观的人群,走到路中间。
那个犹太人站在他面前,准备接受另一番羞辱,可是他和旁人一样,看到汉斯·休伯曼像变魔术似的递过来一片面包。
犹太人刚接过面包就倒在地上,他双膝跪地,抱着爸爸的小腿,把脸埋在中间,感谢爸爸。
莉赛尔注视着眼前这一幕。
她的眼里满含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
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过,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他们鱼贯而行,如同一片人湖,
一个士兵走过来,发现了这起罪行。他审视了跪着的老人和爸爸一番,又把日光投向围观的人群,然后稍加思索,就从腰间抽出鞭子,开始鞭打,鞭子落在他的背上、头上,还有腿上。“你这头肮脏的猪!”鲜血从他耳边滴下来。
接着,轮到了爸爸。
又有一只手握紧了莉赛尔的手。她惊恐地朝旁边看去,鲁迫·斯丹纳(莉赛尔的伙伴)紧张地咽着唾沫,目瞪口呆地看着汉斯·休伯曼被当众鞭打。鞭子的那声音让莉赛尔头晕目眩,她估计爸爸身上肯定被打得皮开肉绽了。他被打了四鞭子,随后倒在地上。
那个犹太老人最后一次爬起来,继续向前走。他飞快地回头看了一眼,朝独自跪在那里的人最后投去悲哀的一瞥。因为挨了四鞭,那人的背还在火辣辣的痛,他的膝盖也跪疼了。不过,这个老人套带着尊严死去,或至少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死去。
(节选自《偷书贼》第七章P265~267.略有删改)
致中国读者的信
亲爱的中国读者。
谢谢您阅读了这本《偷书贼》
我小时候常听故事。我的爸爸妈妈经常在厨房里,把他们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的哥哥、两个姐姐和我,我听了非常着迷,坐在椅子上动都不动。他们提到整个城市被大大笼罩,炸弹掉在他们家附近,还有童年时期建立的坚强友谊,连战火、时间都无法摧毁的坚强友谊
其中有个故事,一直留在我心里……
我妈妈小时候住在慕尼黑近郊。她说她六岁的时候,有一天听见大街上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她跑到外面一看,发现有一群犹太人正被押解到附近的达豪集中营。队伍的最后是一位精疲力竭的老人,他已经快跟不上队伍的脚步了。有个男孩子看到老人的惨状后,飞奔回家拿了一片面包给这位老人。老人感激地跪下来亲吻这位少年的脚踝。结果有个士兵发现了,走过来抢走了老人手上的面包,并用力鞭打了老人。随后士兵转身追赶那个男孩,把男孩也打了一顿。在同一时间里,伟大的人性尊严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我认为这恰好可以阐释人性的本质。
听了这些故事之后,我一直想把它们写成一本小书。结果就是《偷书贼》的诞生。而《偷书贼》这本书对我的意义,远远超过我当初的想象。对我来讲,《偷书贼》就是我生命的全部。不管别人怎么看这本书,不管评价是好是坏,我内心明白,这是我最好的一次创作。身为作者。当然会为自己“最好的一次创作”深感满意。
再次感谢您,并致以诚挚的祝福!
马克斯·苏萨克
2007年7月27日
(1) 致中国读者的信,放在《偷书贼》(孙张静/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正文之前。你认为作者写这封信有哪些用意?

(2) 阅读《致中国读者的信》。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 )

A. 作者是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评价自己这部小说的。 B. 《偷书贼》这本书对作者与读者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作者当初的想象。 C. 作者十分在乎别人对《偷书赋》这本书的评价。 D. 作者认为《偷书贼》是他生命的全部。是自己最好的一次创作。
(3) 《致中国读者的信》写道:“在同一时刻里,伟大的人性尊严与残酷的人类暴力并存。”小说中莉赛尔、汉斯·休伯曼和纳粹士兵的行为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请概括小说节选内容的相关情节,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伟大的人性尊贵

    残酷的人类暴力

莉赛尔真切怜悯那些犹太人,并希望他们能读懂她的悲伤。

 

(4) 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她的眼里满含泪水,她看到老人又向前滑了一点,把爸爸向后推。伏在爸爸的脚踝边哭起来。(“满含”一词足见莉赛尔情感的强烈,请分析她满含泪水的原因。)

②其他犹太人从他们身边走过,看着这桩不可思议的小事。(其他犹太人为什么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小事?)

(5) 汉斯·休伯曼给犹太老人递面包。并不能改变老人的命运,可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6) 下面是两位文学爱好者阅读《偷书贼》节选内容和《致中国读者的信》后的对话。请根据语境,将对话补充完整。

同学甲:小说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现实生活。读了《致中国读者的信》,我发现选文情节就是在信中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很多内容是虚构的。

同学乙:没错,这样的加工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往往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更曲折生动,主题更鲜明深刻。就拿《偷书贼》节选内容来说吧,

(7) 《偷书贼》讲述了“一个文字喂养人类灵魂的故事”(封面语)。节选内容表现了汉斯·休伯曼父女的善良品质。那么,他们的善良和文字的力量是否存在关联呢?请联系以下其它章节的节选内容,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内容一】莉赛尔首先庆幸的是爸爸发现了那本书(《掘墓人手册》)。其次,她为汉斯.休伯曼在她的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而感到无比骄傲,她写道,但不久我就了解到,文字和写作曾经拯救过他(汉斯.休伯曼)的生命。

【内容二】

    纳粹头目决定要用文字来统治世界。……德国成为一片被“思想” 统治的土地.

    但是.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人是那些懂得文字的真正力量的人。有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指莉赛尔)就是这样的人.她被誉为那个地方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人,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文字,一个人是何等脆弱

 (节选自《偷书贼》第八章P301~302,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