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为什么打疫苗

社区要制作一组“我们为什么打疫苗”的科普展板,希望进行疫苗科普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冠疫苗接种实时数据(截至5月30日)

全球

中国

累计接种

18.7亿剂

6.2亿剂

较上日新增

2785.5万剂

1798.3万剂

每百人接种

24.04剂

43.14剂

(来自凤凰网)

材料三

我们的身体具有“获得性免疫”的防御机制,即一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之后就不易再次感染。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我国正在开发的新冠疫苗大致分为5类(见下表)。

疫苗类型

主要特征

研发公司

灭活疫苗

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国药集团、科兴中维

重组蛋白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病毒刺突蛋白质

智飞生物

DNA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含有病毒基因的DNA

艾棣维欣生物

病毒载体疫苗

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入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

康希诺生物

RNA疫苗

将病毒的RNA包裹于纳米颗粒(脂质体)中接种

复兴生物

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会像流感疫苗那样需要每年接种,还是像麻疹疫苗那样一生仅接种一到两次。

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不能认为疫苗将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力后,传染病不再出现新的流行,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免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有人认为当六七成人获得免疫力后,便能够建立群体免疫。这一比例是以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2.5~3个人(基本传染数)作为假设条件计算而得。

(节选自《如何防范新冠病毒》,载《科学世界》2021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四

技术路线

灭活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研发企业

国药集团

科兴中维

康希诺生物

接种程序

2剂次,间隔14~28天

1剂次

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良反应率低

皿期临床

试验结果

总体保护效力79.3%

中重症保护效力99.5%

总体保护效力50.65%

中重症保护效力100%

总体保护效力65.28%

中重症保护效力90.07%

(来自澎湃网)

材料五

在中国,新冠病毒的肆虐似乎彻底成为了回忆。不过,在逐渐恢复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危机潜伏。

新冠疫苗的低接种率,就是潜在的危机之一。截至4月15日,中国大陆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在10%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个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才敢打开国门”。他呼吁,必须尽快地接种疫苗,“一定要在秋冬季以前,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上去,我们就争取了主动”。

(节选自《新冠疫苗“人世”后》,载《南风窗》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 “疫苗接种现状”展板上,把材料一和材料二放一起,可以达成的一个目的是(    ) A. 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保持稳定,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B. 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不断加快,增强人们对实现群体免疫的信心。 C. 表明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进度比中国快,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D. 表明我国每百人接种剂数超过全球平均数,让人们明白新冠肺炎不再流行。
(2) “疫苗知识知多少”展板上,要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请依据上述材料解答。

①打了新冠疫苗,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吗?

②打一针的新冠疫苗与打两针的疫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3) “热点话题对对碰”展板上,要回应“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若用材料三画线处的信息来回应,你认为对相信传言的人可能产生哪些作用?结合画线处回答。
(4) 在最后一块展板上(如下图),需要一段文字对“我们为什么打新冠疫苗”这一话授种新冠疫苗题进行阐述,引领人们理性思考。请综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帮社区拟写这段文字。

要求:①多角度阐述,科学合理,逻辑清晰,有正面引导作用;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考点】
图表信息; 语言连贯; 语言简明;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09年,一个名叫中本聪的神秘黑客率先提出了“比特币”这个概念,并描述了一种利用计算机网络创造一种“秘密货币”的方法,这位黑客不是在写科幻小说。很快,这种虚拟货币就出现并开始被交易了。

    ②本质上比特币是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整个网络由用户构成,没有中央银行,是一种点对点(P2P)形式的虚拟货币。形象地说,如果你想要获得比特币,只需要安装一个“挖矿”软件,你的计算机就开始进行大量运算,比特币系统会不断地给玩家的计算机提供所谓的“苦力题”——即毫无捷径可循,全靠卖苦力死算的题目。谁先做出就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新货币——相当于发行了这一数量的货币。这时你的比特币以数字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系统将数字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来实现资金的转移。

    ③2013年10月“世界首台”比特币自动提款机在加拿大温哥华启用,使人感到这种虚拟的货币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可以说,比特币是信息技术变革引起的电子货币过渡到高级阶段的典型形式。

    ④用广泛意义上的现代货币标准来看,货币是用作交换媒介、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价值储藏的物品。以我国为例,证券期货保证金、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备付金等,都具有初级电子货币的特征,但只有到了各类虚拟货币的出现,才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央行的货币发行权。当前比特币的作用更多体现在交换和投资方面,在最体现货币价值的支付方面,其作用还非常有限。在可预见的将来,比特币还没有能力撼动现代货币发行体系。央行依然具有垄断性的货币发行权,同时也基本垄断着更多电子货币的发行权。

    ⑤需要指出的是,比特币的供给缺乏扩张能力,总数量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之内。这与现代货币的显著特征相悖,即依托国家信用进行无限发行,通过适度增加发行来刺激经济运行,这也就导致比特币的交易规模存在局限性。

    ⑥另外,比特币钱包初次安装时,下载历史交易数据会消耗大量时间。而比特币交易时,为了确认数据准确性,也会消耗大量时间与P2P网络进行交互,得到全网确认后,交易才算完成。它的交易平台比较脆弱,通常是一个网站,而网站会遭到黑客攻击或者被主管部门关闭。由于大量抄家的介入,比特币兑换现金的价格经常如过山车一般波动。

    ⑦对于比特币所代表的虚拟货币,各国政府的态度并不相同。首先,虚拟货币的出现,是一种草根服务创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货币需求。不过,如果虚拟货币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并积累了系统性风险,那么自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在美国,已有人呼吁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纳入货币监管机制中。显然,各国政府的监管思路,必将深刻影响虚拟货币的发展前景。

(选自2017年11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链接】2018年3月9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就“金融改革与发展”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于央行而言,第一,不慎重产品先停一停。有些有前途的产品,必须测试,经过认证再推广。央行的做法是,去年(2017年)8月底把ICO停了,后来不支持比特币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我们不认可比特币一类的虚拟货币作为零售支付工具,银行系统不接受不提供相关服务。(选自2018年3月9日“搜狐网”,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比特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特币本质上是一种虚拟货币,它是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逐步衍生的。 B. 比特币存在局限性,它的发行总数量是有限的,不能像现代货币那样具有扩张性。 C. 比特币作为一种过渡到高级阶段的电子货币,能依托在中央银行的体制下进行发行。 D. 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如果发展到一定规模,累积了系统性风险自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证券期货保证金、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备付金都具备电子货币特征,属于虚拟货币,影响着央行的货币发行权。 B. 比特币无论怎样发展,未来绝对不可能撼动现代货币的发行体系。 C. 美国将比特币纳入监管,表明日益活跃的比特币对传统金融体系构成了挑战。 D. 比特币钱包在电脑上刚开始安装和进行交易的时候,都会耗费很多时间。
(3) 王叔叔想买进大量的比特币进行投资,请你结合选文的比特币知识,与王叔叔探讨投资的可能性。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三星堆上新了,看专家拆“盲盒”

(新闻背景:古蜀文明的宝库)

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龙泉山脉西麓的广汉市,曾有一景点名叫三星伴月堆。后来,考古发掘确证“三星伴月”所说的3个相连的土堆,就是三星堆古城的城墙。

这个古蜀文明的宝库,最早被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广汉真武村月亮湾一户村民在自家院前无意间发现了一大堆玉石,“广汉玉器”名噪一时。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发现1、2号“祭祀坑”,出土珍贵文物1700余件。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贴黄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文物之精美、风格之诡谲,超出了人们当时的认知范围。

从此,三星堆名扬天下,更是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那些造型独特的珍贵文物,甚至让人将三星堆与外星人联想在一起。

(新闻现场:发掘新现场的宝物)

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举行,通报了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就在1986年震惊世界的1、2号坑旁,目前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500余件重要文物。

三星堆遗址的8个“祭祀坑”,都是长方形,基本朝向都是东北到西南,但有大有小、有深有浅,不同“祭祀坑”中的文物各有侧重。5号坑小的金器和牙雕——或者说是骨雕多一些,面积只有3平方米左右,是最小的一个,却是出土金器最多的一个坑。考古队员正在做清理,还能看到很多碎的金。4号坑多象牙,发现了丝,还有玉琮。3号坑出土了大量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大口尊、青铜罍、顶尊跪坐人头像、青铜面具等。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工作站站长雷雨说,3号坑目前发现的青铜器无论从种类、造型都要比中原青铜器丰富,甚至超越了一二号坑的青铜器,尤其它们奇特的造型,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水准。

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发掘工作还没有抵达大量器物堆积的器物层。8号坑内也发现了黑色灰烬,夹杂有烧土、象牙残片,象牙残片呈铜绿色,猜测坑内应还埋有铜器。

目前,三星堆已发掘面积不到遗址总面积的千分之二,虽然三星堆古城墙、祭祀区已确认,但目前的重大发现仍属冰山一角。大型王陵、作坊区在哪里……三星堆考古潜力巨大,未来的考古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多惊喜令人期待。

(选自《钱江晚报》2021年03月25日,有删节)

(新闻超链接:发掘新科技新理念)

材料一:发现罕见古丝绸制品残留物、尝试提取检测有机微痕信息、探寻千年前祭祀的秘密……正在进行中的三星堆重大新发现考古发掘吸引了国内顶尖团队和专家力量,运用最新现代科技,进一步解开三星堆谜团。

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和玻璃“发掘舱”层层保护,穿着防护服的考古学家正通过特制的升降设备仔细清理文物。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总领队唐飞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发掘舱”里开展发掘工作,不仅能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现代生物和信息。

“发掘舱”旁还设有多个实验室,出土文物可在第一时间进行保护和研究,使得信息提取更加科学、完善。在发掘大棚里,土体保护同步开展。

在这些实验室中,傅立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激光粒度仪、人体骨骼测量仪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显微观察、光谱技术、纳米CT、酶联免疫法等技术正在运用。“4号坑的黑色灰烬中提取到了肉眼不可见的丝绸制品残留物,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说明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唐飞说。这是中国丝绸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采用酶联免疫法从灰烬中检测出的丝绸蛋白质,是三星堆首次发现古丝绸残留物。

土壤也可能暗藏线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谢振斌说,考古学家们还期待是否能利用这些技术从土壤里提取检测到淀粉、酯、脂肪等有机微痕信息,这样或许能证明当年的祭品包括谷物、酒、动物骨肉等。

此次发掘还对考古工作中的文物数据、影像数据、3D扫描数据、高光谱数据、环境监控数据等进行系统记录和科学管理,实现了野外考古现场信息记录、管理、共享,后期信息解读、回溯、查询一体化。

材料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介绍,此次三星堆重大新发现考古发掘前所未有地采用了多学科发掘保护理念和方式。

本次科学发掘和研究构建起了一个包括文物保护技术、体质人类学、动物学、植物学、环境学、冶金学、地质学、材料学等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团队,他们来自北京、上海、四川、浙江等地的34家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

(选自新华社成都4月11日电,有删节)

(考古传奇的阅读提取:三星堆与盗墓文学)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堪称《盗墓笔记》与三星堆的神奇契合。一号神树分为九个树枝,每一个枝头都有一只太阳神鸟;而《盗墓笔记·秦岭神树》里虚构了位于秦岭山腹中的青铜柱,像是一棵直径十米的地底神树,贯穿山体,其上又有许多不规则棍状凸起。作者南派三叔考察了众多古文物,虚构了青铜面具、蛇眉铜鱼、六角铃铛等神奇物件,与考古工作的发掘成果契合,也让读者对《盗墓笔记》与三星堆产生了丰富联想。南派三叔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坦言,现实远比小说精彩。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仍在进行中,从目前出土的丝绸遗迹、青铜器、黄金面具和城墙结构来看,古蜀文明已经浮现在大众眼前。让大众生发联想的,不仅有南派三叔、天下霸唱的盗墓小说,也有古代丝路(《丝绸之路》)、敦煌文化(《我心归处是敦煌》)、故宫文化(《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著述。在好莱坞《夺宝奇兵》《木乃伊》《达·芬奇密码》等作品背后,隐藏着东西方大众对于古文明的探究之心。破解先民留下的文化遗秘,需要考古者的研究,也需要南派三叔式的想象力。

(1) 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内容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2021年3月三星堆发掘的“祭祀坑”有重大发现,出土文物创历史新高。 B. 备受关注的金面具残片(见下图)最有可能出现在5号坑,因为这里是出土金器最多的一个坑。 C. 利用新科技从发掘的祭祀坑中的土壤提取到有机微痕信息,证明当年的祭祀用品中已包括谷物、酒、动物骨肉等。 D. 考古队员在4号坑的黑色灰烬中用显微镜发现丝绸制品的残留物,由此推断古蜀是中国古代丝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 记者从考古现场发来了两张图片,同学们看完后对考古现场的布置(图一)和考古人员的奇特装备(图二)产生了好奇。请你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对这两幅图中布置、装备的特点以及用意进行解说。

             

图一:考古现场的布置                     图二:考古人员在现场作业

(3) 三星堆上新,引起了班里考古迷的热议,请你根据材料内容以及自己的推想完成下面的对话。

小越

小柯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无症状患者会不会引发疫情再次爆发?

    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之际,浙江、安徽、河南、山东、四川等多省相继出现了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截至4月1日,全国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30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2例,当日解除隔离302例。尚在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者1367例,比前一日减少174例。就此,许多人担心会不会爆发二次疫情。

    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六版)》,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通常指核酸检测) 或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 抗体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因此不算新增感染病人。

    无症状感染者存在着传播风险。一是传播的隐匿性。由于无症状感染者无任何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其导致的传播也难以预防。二是症状的主观性。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者可能认为自己和普通流感没啥区别,没有感染新冠病毒,不主动去医疗机构就诊,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难以被发现。三是发现的局限性。由于存在检测窗口期,采用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难以发现全部无症状感染者,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难以被发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难应对的病毒,它的传播力很强,虽然年轻人感染后的重症率很低,但整体重症率明显高于流感。无症状感染者是中国进入疫情防控‘下半场'的一类重要监测目标,因为这类患者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后14天内不发病,病毒在其体内存在时间超过三周,具有传染的可能性,他们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和隔离,就存在社区传播的隐患。所以,'对入境人员实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这一规定很有必要,可以最大限度地筛查来自境外的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是怎么产生的?

    无症状感染者,是通过核酸检测呈阳性但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感染者。钟南山介绍,这些无症状感染者不是凭空来的,主要来自两处:一是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二是来自重点疫区。对于已经发生过流行但确诊病例已清零两周以上的地区,不会无缘无故突然出现无症状感染者。

    4月1日,接受采访时,钟南山表示无症状感染者不会引起大爆发。他表示,因为我们有强有力的监测系统,一旦发现,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链的话,不会出现像第一波那样的疫情爆发。大家大可不必担心。

    但是4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目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其传播规律也缺乏想象力,新冠病毒从一开始的我们以为会导致高烧、咳嗽,到后来才知道,新冠病毒并不会一开始就导致高烧,也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有高烧的症状;再然后,又出现了无症状感染者,也就是一个看上去非常健康的人,很有可能携带病毒,并传染给他人,但他人很有可能出现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就如同一颗埋在健康人群中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造成疫情反扑,所以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一觉要对疫情是否反复保持足够警惕。

    作为全国重点疫区的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4月6日消息,2020年4月5日0时至24时,全市累计治愈出院46863,累计死亡2571人,现在确诊病例574从(重症148人,危重症83人),现有疑似病例0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4人,当日解除隔离43人,正在医学观察673人。

材料二

小小健康码,安全你我他

    为了有效防控,方便大家复工复产,全国各地推出了“健康码”。河南也推出了自己的健康码。河南健康码是以居民或者返岗人员申报的健康数据为基础,通过自行在线申报,经后台审核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作为个人健康信息的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动态管理、跨域互认、全区乃至全国通用”。

    河南健康码结合了用户自行申报及政府数字化分析等,动态生成红、黄、绿三色“健康码”通过支付宝平台进行发布:“码”人员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按规定落实隔离管控措施;“黄码”人员要自觉居家隔离;持“绿码”者,体温检测正常后通行或复工。

    河南健康码适用于在豫和拟入豫人员,河南省内居民可凭健康码出入居民小区(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商场、超市、商业楼宇、农贸市场、金融经营网点、景区景点、宾馆、车站、码头、机场、文化体育场馆等场所。同时,健康码也支持乘坐地铁、公交、长途客车、出租车、网约车等公共交通工具。

    浙江与河南已签署“健康码”互认合作协议,为200万河南籍工人返浙复工打开了绿灯。河南人在支付宝上搜索领取“浙江健康码”,获得绿码后可以在河南通行,回浙江复工。目前,河南正在积极拓展与其他省份的健康码互认机制,切实保障好复产复工与劳务输出。

河南健康码申请流程图:

(以上资料根据《郑州晚报》《百度百科》等资料整编)

周末,上完网课的小明搜集了一些关于无症状感染患者和健康码的相关知识,并为奶奶讲解起来。

(1) 在下列知识讲解中,小明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郑州籍市民刘先生可以拿出打印好的健康码直接进入社区。 B. 来郑州工作的浙江籍王女士要通过区域互认后方可利用健康码进入工作区域。 C. 4月8日武汉解封后,自武汉归来的叔叔需要主动去社区医院检测后才能决定是否进入小区。 D. 我国目前的防疫情况严防死守,所以爆发二次疫情可能性不大。
(2) 奶奶想去超市买菜,却不会申请健康码,小明需要帮助奶奶申请一个健康码,请你帮小明写出申请操作流程。
(3) 奶奶听了小明的讲解,颇有感触地说:“这个新冠病毒很狡猾啊!”*你能结合材料一分析新冠病毒“狡猾”在哪里吗?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