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枯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以家赀为军费。

”后,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爱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②费:同“资”,钱财。③上:指元世祖。

(1)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曰 成 仁 孟 曰 取 义 惟 其 义 尽 所 以 仁 至。

(2)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意思。

①万里奇天祥志节         ②天祥在燕三年

事二姓                 ④南拜而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4)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名与字是不同的,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年后才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B. 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榜眼。 C. “咸淳九年”是年号纪年法,《核舟记》中的“天启王成“是年号干支兼用法。 D. 勤王,为王事尽力,指起兵救援王朝。“诏天下勤王”意为下诏书要天下起兵救援。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天祥具有哪些高贵的品质。
【考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称谓; 科举;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五)文言文阅读

沈怀清勘案

[清]徐承烈

绍兴沈怀清先生,名嘉征,由巡检任至臬司中。居官廉干和平,故自下僚游历大位。

公任江西浮梁令时,曾暂著某县篆。适城中常被盗,公履任后严缉之。凡城门出入者,皆盘诘焉,而绝无影响。一日大雪崩腾,暑后有三层楼最高,可俯瞰山川城市。公治酒邀友至上层赏之。见城中万屋栉,皆被雪漫,惟一家平屋数间,无片雪凝积,而微见烟起。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主人远宦北方,携眷以往,楼屋厅堂悉皆封闭,而留一仆居门首守之。公疑其为盗薇,集兵役围其前后,入而搜之。至无雪之屋,果群盗潜伏。盖伙盗甚众。感突烟起而动人疑,因地作数灶,以供饮煮。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营不积聚遂群获之。搜出赃物无算。有跳屋而遇者,悉为邻佑所。公讯之,则盗贿其家守门之仆,借屋以为巢穴。食物皆托其代购。群盗日惟高卧,夜则出劫,邑中富饶之家,无得免者,已数月矣。因公履任后,查缉严甚,不敢出城,而人初不料其高于此处也,遂悉置之法。

(选自《听雨轩笔记》)

[注释]①巡检:县级负责社会治安的官员。正九品。⑦臬司: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正三品。③下僚:职位低微的官吏。

(1) 根据来不及格提示的方法,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⑴万屋

参考成语法:翼双飞

⑵因地作数灶

查阅词典法:①接近,靠近,趋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填序号) 

⑶果群盗潜伏

课内迁移法: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十二章》)

⑷悉为邻佑所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屋低人众兼之火气上冲是以营不积聚遂群获之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公异之,使人踪迹其处,则邑中巨室也

(4) 沈怀清“由巡检仕至臬司”,在仕途上能这样快速升迁是偶然的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淳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①。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②如期至,片晷③分析无留滯。乡民襄④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⑤。及檄累下,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寝⑥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⑦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⑧,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⑨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⑩。淳劝诚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浸减:逐渐减少。浸:同“渐”。②两造:诉讼的双方。③片晷:片刻。④襄:带。⑤檄:缉捕公文。⑥寝:搁置。⑦系:拘囚。⑧睚眦嫌:小怨恨。⑨坐:定罪。⑩举:生,这里是抚养的意思。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吏民素多奸

②日夜阅案牍

③御史以

④淳劝诫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②盗遁久矣,安从捕。

③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4) 从张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并举例作答。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文言文阅读。

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①。临战,本视贼水栅②,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舆唯唯③,而色不欲行。本曰:“尔惮往耶?”舆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柵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④遣使械⑤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⑥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至金陵,遇赦得免。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矢自左耳出,又中旁一人,犹立死。舆扶归营,卧百余日复起耳至老不聩亦无瘢痍⑦。攻颍州,倚营门,仗剑驱士卒登城。城上机石发,中营门及铠之半,皆糜碎,而舆不伤,莫不异之。

(选自陆游《南唐书》,南京出版社,有删节)

【注】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③唯唯;应答声。④烈祖:指南唐皇帝李昇(biàn)。⑤械:特指枷锁、镣铐一类的刑具。此处作动词。⑥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⑦瘢痍(bān yí):创伤后留下的瘢痕。

(1) 文中画浪线句子的断句,文博拿不准,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

卧  百  余  日  复  起  耳  至  老  不  聩  亦  无  瘢  痍

(2) 文中有三个词语,文栋不理解,请你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只写出词义)

方法指引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惮:

1.dàn①畏难,害怕。②敬,敬畏。③通“瘅”,劳苦。

2.dá④惊惧。

尔惮往耶

惮:

【课内迁移】“莫不异之”中的“异”,根据《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的“异”,可理解为“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遂排栅入

遂:

【成语推断】“舍而趋彼何为”中的“趋”,可以根据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推断为“奔向,奔赴”的意思。

不暇为他谋

暇:

(3)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文雅觉得不大好懂,请你翻译。

舆少从军攻润州,为巨弩所射,中右耳。

(4) 文栋认为文中王舆个性鲜明,请你结合选文简析其形象特征。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