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阅读
(1) 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总共只用了一百六十块——里面包括我许多次的报名费!在这笔钱里,想必有三分之一花在报纸上,因为订阅费是每月元。我常常在报摊买书、买杂志。我父亲责骂我浪费。他说这是把钱挥霍在废纸上。可是我养成了读报的习惯,从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七年我上井冈山为止,我从来没有中断过阅读北京、上海和湖南的日报。

语段中的“我”是谁?文段中所写“我”如此喜爱阅读报纸,对“我”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和有利的作用?

(2) 【甲】他长着一脸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乙】斯诺见他时,他正伏案看一堆红军东线各地驻军的报告。斯诺前来,他也丝毫不避讳,说:“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他还亲自动手替斯诺起草了一个为期92天的旅程,还说:“这是我个人的建议……”

文中提到的他是,从这两段材料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考点】
作品的人物形象;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有同学在阅读中,特别关注这些领袖们的读书生活,他摘录了下面几段话,请阅读并完成相关题目。

    (摘抄一)

    我很小的时候,读了《精忠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十三岁时,如饥似渴地阅读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有一次,我读了一本叫作《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激起我想恢复学业的愿望。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使我向往,我读了许多关于他们的书。

    我决定参加正规军,……,剩下的银饷,我都用在订报纸上,贪读不厌。

    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

    (摘抄二)

    他年轻的时候读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一次开始对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有了一些认真的思考。

    他还读了梁启超、康有为的著作。有一个时期,陈独秀的《新青年》使他对社会主义发生了兴趣,从此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

    布哈林的《共产主义入门》使他觉得是“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实际合理形式的社会和政府的一本书”。到一九二六年他已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简介、《新社会》、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以及许多对中国革命作了唯物主义解释的文章和小册子。

    (摘抄三)

    他喜欢运动,但是也喜欢读书。他仔细订出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

(1) 三份摘抄中提到的主人公分别是
(2) 从以上三个人物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个,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至少两个令你对他非常钦佩的事件。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