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我的父亲

莫言

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蒙师是我们邻村的范二先生。我听祖母说过,父亲因调皮被范二先生用戒尺打肿手掌的事。祖母说父亲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

②在我参军离家前近 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好大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我听姑姑说她们年轻时,姐妹们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地说:这个小牛犊!

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我小学辍学后,父亲虽然没说什么,但我知道他很着急,他曾给我在湖南一家工厂的子弟学校任教的大哥写信,商讨有无让我到他们学校读书的可能。在上学无望后,父亲就让我自学中医,并找了一些医书让我看,但终因我资质不够,又缺少毅力半途而废。

⑧学医不成,父亲心中肯定对我失望,但他一直在为我的前途着想。有一次,他竟然要我学拉胡琴,起因是他去县里开会,期间看了一场文艺演出,有一个拉胡琴的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叔叔年轻时学过胡琴,父亲帮我把那把旧琴要来,并要叔叔教我,虽然后来我也能拉出几首流行的歌曲,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⑨1973年8月20日,我到县里棉花加工厂去当合同工。我之所以能得到这份美差,是因为叔叔在棉花加工厂当会计,这当然也是父亲的推动。我到棉花加工厂工作后,父亲从没问过我每天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月发了工资我交给母亲,交多交少,母亲也不过问。现在想起来我在棉花加工厂工作期间,家里穷成那样子,母亲生了病都不买药,炕席破了都舍不得换,我却图慕虛荣买新衣新鞋,花钱到理发铺里理大分头,与工友凑份子喝酒……挥霍钱财,真是罪过。后来我从棉花加工厂当了兵,当兵后又提了干,成了作家,几十年一转眼过来,父亲从没问过我挣多少钱,更没跟我要过钱,每次我给他钱,他都不要,即便勉强收下,他也一分不花,等到过年时又分发给孙子孙女和我朋友的孩子们。

⑩1982年暑假,我接到了部队战友的一封信,告诉我提干命令已经下来的消息。我大哥高兴地把信递给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父亲。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农村青年在部队提成军官,这在当时是轰动全村的大事,父亲表现得那样冷静,那样克制。

⑪我写小说30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地提醒我,一定要谦虚、谨慎,看问题一定要全面,对人要宽厚,要记别人的恩,不要记别人的仇。这些几近唠叨的提醒,对我的做人、写作发挥了作用。父亲经历过很多事,对近百年高密东北乡的历史变迁了如指掌,他自身的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但他从来不说,我也不敢直接去问他,只是在家里来客,三杯酒后,借着酒兴,父亲才会打开话匣子,谈一些历史人物,陈年旧事,我知道这是父亲有意识地讲给我听的,我努力地记忆着,客人走后我就赶快找笔把这些宝贵素材记下来。

⑫2012年10月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父亲以他质朴的言行赢得了许多尊敬。所谓的莫言旧居,父亲是早就主张拆掉的,之所以未拆是因为有孤寡老人借居。我获奖后旧居成了热点,市里要出资维修,一些商人也想借此做文章,父亲说,维修不应由政府出钱,他拿出钱来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维修,后来父亲又做出决定让我们将旧居捐献给市政府。当有人问起获奖后我的身份是否会变化时,父亲代我回答:“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当有人慷慨向我捐赠别墅时,父亲代我回答:“无功不受禄,不劳动者不得食。”

⑬获奖后父亲对我说的最深刻的两句话是:“获奖前你可以跟别人平起平坐;获奖后你应该比别人矮半头。”父亲不仅这样要求我,他也这样要求自己。儿子获奖前,他与村里人平起平坐;儿子获奖后,他比村里人矮半头。当然,也许会有人就我父亲这两句话做出诸如“世故”甚至是“乡愿”的解读,怎么解读是别人的事,反正我是要把这两句话当成后半生的座右铭了。真心实意地感到自己比别人矮半头总比自觉高人一头要好吧。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减)

(1) 作者年少成长过程中,也曾深深受到父亲的“舐犊之情”,请简要概括最具代表性的两件事。
(2) 在作者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我们从父亲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3) 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

摘抄

批注

第②段连用两个递进复句,强调父亲的可敬不可亲,甚至有点可怕

父亲看完了信,什么也没说,从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嘟咕嘟喝下去,扛着锄头又下地干活去了。(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我写小说30多年,父亲从未就此事发表过他的看法,但我知道他是一直担着心的。(体会加点词所蕴含的情感)

(4) 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他获不获奖,都是农民的儿子。

【考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财富

①我的父亲最初是一名乡村教师。1966年他从镇中学初中毕业,没钱读高中,只好回到村小学当代课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他已经28岁了,也想考大学,可是没念过高中,他就想办法请读过高中的同学教他功课,竟然就考上了。他在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了三年,拿到了大专文凭,被分配到镇中学教书。这是一所高中,他大概觉得知识不够用,又报了师范学院的函授本科班,由此完成了从初中生到本科生的转变。

②由于自己坎坷的求学经历,父亲分外重视对我的教育。父亲给我订阅了启蒙读物,每一期新书来了,他都会骑上好几里地,到镇上的邮政所去拿。到镇中学后,父亲教的班级里订了好几本杂志,左上角用锥子钻个洞,用纳鞋底的白线或红塑料绳穿上,挂在教室后墙上。我常偷偷溜进去,趴在最后一排的条凳上翻看。幼学如漆,那些鲜活的角色、炽烈的情感、风起云涌的时代、跌宕起伏的人生,极大地影响了我。

③我在镇上读完小学,父亲也调进县城,我们全家迁到了县城。和后来的若干次变动一样,看似羸弱内敛的父亲总能在命运的转角,精准地设计自己的未来。他更加勤奋地工作。我在半夜醒来时常看到他枯坐在写字台前桌上有一堆摊开的讲义或静默或沉吟或奋笔疾书或抓耳挠腮。为了督促学生晨读,他一大早就骑车走街串巷,一家家敲学生家的门窗。在强手如林的县中,他很快站稳了脚跟,成为带高三毕业班的不二人选。

④唯一让我父亲感到力不从心的,大概就是我的学习。那时我迷恋上了练习武功和踢足球,根本无心向学。教工子女多优秀,我却是例外,自尊心极强的父亲很是难堪,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他曾用红色圆珠笔给我写过一封长信,衬着从作文簿子上撕下的纸,正反面都写满,足有四五页,压在我的书桌上。时隔多年我已经想不起这封信的内容我只记得看到信的那一刻自己如被子弹击中。

⑤后来,我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接着读了研究生,拿到了律师执照。我像一只候鸟,有了自己新的栖息地,除了每年寒暑迁徙的短暂碰面,和父亲渐行渐远。大四冬天的一个深夜,我早已入睡,突然有人敲宿舍门,打开门,竟然是父亲,裹挟进一身北方隆冬的寒意。为了能把公务员考试的报名表及时送到我手中,他一大早从县城坐车到上海,连夜坐飞机到北京,再从机场拼车,赶到昌平已是下半夜。研二的夏天,他和母亲一起到学院看我,从裤腰上抽下牛皮带,神秘地对我一笑,原来皮带内侧还缝着小口袋。他缓缓打开拉链,从里往外取出我的学费,都是一小叠一小叠的纸币,有100元的,有50元的,叠得整整齐齐。

⑥2007年我回到地方上工作,父亲也退休了,却不安分起来。他说:“我这样的资深中学高级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在家给你带孩子是浪费啊!”他拿着简历和一堆应届大学生挤在一起应聘,到处面试,乐此不疲。后来在一些学校当老师,每天像年轻教师一样,守在班级里,一直忙到熄灯。

⑦父亲走的那一天清晨,我从病房里爬起身来,轻手轻脚折叠躺椅,扭头一看,父亲正安静地看着我。我乐观地认为,他能坚持到我下班。我走过去轻轻握住他的手:“爸爸,我上班去了啊。”他用眼睛看着我,不说话。事实上他早已说不了话,走到床尾,我又回过头去,冲他摆了摆手:“你要等我回来啊。”父亲躺在那里,平静地看着我,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⑧在父亲去世近十年后的今天,我仔细盘点他留给我的遗产,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很富有。我一直有个信条,“不要让人后悔遇见你”,这就是骨子里流淌着不屈和勤奋的父亲留给我最珍贵的财富。

(有删改)

(1) 请从修辞角度品味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选文中画波浪线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3) 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标题《父亲的财富》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