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全国粮食产量从2012年的61223万吨,提高到2019年的66384万吨。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2856亿斤,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24.2亿斤;早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470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态势。粮食连年丰收,为我国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

(摘编自《始终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人民日报》2020年08月07日)

材料二:在粮食供给方面,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自然条件的极大约束。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是俄罗斯的1/9,美国的1/5;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8%,是世界上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匱乏的国家之一。土地和水资源严重制约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惊人。人口增加、饮食结构改善和工业用粮的快速增加,都使得我国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如果按照人均每年粮食消费量400公斤计算,未来一年至少要保证6.4亿吨的粮食需求总量。虽然我国目前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平均在97%以上,进口粮食以品种调剂为主,但巨大的消费量仍然让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粮食进口国。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3亿吨,其中大豆进口量8551万吨。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我国仍将处于粮食供需的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危机意识不容放松。

全球疫情暴发后,一些粮食出口国立即宣布限制粮食出口,以确保本国粮食消费。3月,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宣布开始“封国”,世界小麦第一出口国俄罗斯在7月初宣布,计划将俄罗斯“粮食出口配额制”常态化。截至目前,包括俄罗斯、越南、泰国、柬埔寨等至少13个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出口限制措施。疫情、蝗灾、洪水等因素,必将极大影响粮食生产、储运、加工、交易等各个环节,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对粮食进口国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

(摘编自《粮食问题,是天大的问题》,《大众日报》2020年08 月20日)

材料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浪费粮食虽然看上去是个人行为,但却可能产生全局性的危害。“粮食产业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只有开源节流,才能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加牢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凤田说。

“制止餐饮浪费,要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表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宣传教育等手段,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重塑,加快形成全民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的良好社会风气。

(摘编自《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1)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球水平的一半,这四个因素使我国处于中长期粮食供需紧平衡态势。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通过推动粮食安全观念的更新,确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等举措,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B. 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我国清醒地认识到必须以我为主,立足国内,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C. 虽然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达到97%以上,但伴随着粮食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成为第一大粮食进口国,2019年我国粮食进口量高达1. 3亿吨。 D. 浪费粮食不只是个人行为,它还会危害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接近年产量的6%,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刻不容缓。
(3) 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哪些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考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12月9日下午,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于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天地互动太空授课。当稳定的画面和清晰的声音从太空传来后,不少中小学生通过参加直播授课地面课堂,或者在线观看,体验了这堂奇妙而生动的“太空一课”。“天宫课堂”开始后地面上的学生们认真听讲的画面实时同步出现在空间站核心舱内的太空教室里。通过一个大的液晶显示屏,“太空教师”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别小看这块液晶显示屏,它可是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重要设备之一,属于新一代分布式数字化远程终端设备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均离不开照明设备,单一的照明模式容易造成航天员工作效率降低、生物钟紊乱等,而情景照明可以通过对色温、亮度、照明区域的可控调节,解决上述诸多问题。 

 摘自2021年12月10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下面是2013年与2021年二次太空授课情况表 

            
 

 项目 

  

 时间 

 
  

 授课地点 

 
 

 授课时长 (分钟) 

 
 

 讲台空间 (立方米) 

 
 

 授课方式 

 
  

 授课内容 

 
 

 现场参与人数 

 
 

 2013年 

 
 

 天宫一号 

 
 

 51 

 
 

 15 

 
 

 全国直播 

 
 

  物理实验 

 
 

 330人 

 
 

 2021年 

 
 

 中国 

 

 空间站 

 
 

 60 

 
 

 50 

 
 

 全球直播 

 
 

 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活场景展示、设备功用介绍、生物科学、生命科学、体育运动等 

 
 

 1420人 

 

 【材料三】下面是大家观看天宫课堂结束后的感慨: 

 何南霏(小学生):真期待有一天自己能成为一名宇航员,去太空感受一下。 

 罗跃宸(初中生):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很令人震撼。 

     谢正杰(高中生):他们敢为人先的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希望有一天能为国家的航天事业作贡献。 

     白雪(博士生):她向前走的每一步都充满勇气,这份勇气也激励着我向科学的无人区探索。 

     王楠(设计师):8年前亚平老师让我意识到课本上的物理知识真能与航天产生关联, 

                 现在只要我坚持学下去,就有机会接近那片星辰大海。 

     黄成林《教师):课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能给老师和同学很大启发,也给同学们种下了一个航天梦。 

 罗翌源(学生家长):孩子们通过参加这种内容丰富,活动性非常强的活动,能在里面感受到我们国家最“黑科技”的东西,我想一颗科学的种子会在他们中生根发芽,并且不断地成长。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开设了一堂奇妙生动的“太空一课”。 B. 太空授课过程中液晶显示屏是太空教师与孩子互动的媒介之一。 C. 调节情景照明可以解决航天员工作效率低,生物钟紊乱等问题。 D. 2021年12月太空授课成功进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2) 与2013年相比,2021年天宫课堂发生哪些变化?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3) 太空授课活动对我国青少年有什么影响?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题目。

    ①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比较,则大有区别。

    ②先说围棋。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联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拔廉,势不可挡。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③象棋则不然。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她、兵等七种。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成,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马、她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她。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赌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④国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虽不可信,但产生于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之前,应无异议。其各子平等、机遇相同的构思设计,就是中华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象棋各子之间与生俱来、无从更改身份差异和为保统帅而不惜耗尽灵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专制制度的最佳诠释,加上“楚河、汉界”作为佐证 , 其生辰八字则大抵可定矣。

    ⑤围棋和象棋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虽不同,但围棋体现的平等理念、民主精神与象棋体现的群体理念和牺牲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

(选自《阅读与作文》,有副改)

(1)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下围棋就是要保有地盘,使地盘联成一片,还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B. 围棋的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所以其重在联合。 C. 象棋胜负只取决于将帅的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就算全军覆没亦不为输。 D. 围棋早于象棋,在尧的时代就产生了围棋,而象棋则是在秦以后才出现。
(2) 第④段画线句中的“生辰八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 两个小朋友为到底是围棋好还是象棋好发生了争执,请你用文中的相关知识帮他们平息争执。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说明文,完成文后题目。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
放射性核素是原子核不稳定的核素,由于中子与质子比例失衡,容易发生核内成分或能级的变化。当放射性核素衰变时,就会释放各种射线,如γ(伽玛)射线,β(贝达)射线等,当这些射线作用于人体生物细胞或基因,把射线能量转给被作用的组织细胞,引起组织细胞一系列生物改变,称为辐射生物效应,这种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是辐射剂量大小。
评价辐射剂量的国际单位为Sv(Sievert,希沃特,也有翻译为西弗特),是一种辐射吸收剂量当量的单位。一般情况是接受辐射剂量越高,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越大。公众人体全身一年可承受的辐射剂量为1mSv,即使当短时接触核辐射的辐射量近100 mSv时,一般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但如果辐射剂量超过100 mSv,则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接受辐射剂量在100到500 mSv时,人们一般也不会有异常感觉,但检测可发现血液中白细胞数会减少。当辐射剂量达1000到2000 mSv时,才导致轻微的放射疾病症状,如疲劳、呕吐、食欲减退、暂时性脱发、红细胞减少等。只有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才会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
由于生物组织细胞对辐射损伤有一定耐受能力,即使接受辐射剂量相同,不一定都会产生辐射损伤。产生的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吸收剂量、辐射种类、射线能量、人们暴露于核辐射的时间以及核物质的半衰期等有关,微量的放射性辐射不会危及健康。
此次日本核电站泄漏后的放射性物质,主要是在铀元素的核裂变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具有放射性的副产品,如铯-137和碘-131同位素。在核泄漏后的核污染中,由于放射性碘-131具有挥发性,容易进入大气层空气,飘散到其他地方,污染周围。放射性碘-131主要通过吸入污染的空气、食入污染的食品和水对人造成伤害,同时也可通过皮肤吸收,以及沉积的放射性碘产生的外辐射等对人群造成伤害。由于放射性碘-131半衰期不长(只有8天左右),在空气中飘移时慢慢衰变减少,同时由于大气的稀释,飘离日本后剂量已衰减到非常小,接近天然本底辐射。其次,碘-131释放的γ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约1-2米,β射线更短,约1-10毫米,大家如果不接触污染的放射性核素,就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

(1)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科技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放射性核素。 B. 辐射生物效应程度取决于辐射剂量的大小。 C. 作者所举“日本核电站泄漏放射性物质”的事例,告诉了我们日本核泄露对我国的影响很小。 D. “公众人体全身一年可承受的辐射剂量为1mSv”,当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超过1mSv,就会受到危害。
(2) “辐射生物效应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