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深井蛙
许仙
①有位老先生,天生就是“驴友”。他刚孵化出来,仅凭一条小尾巴,就从一条著名的河流,顺着昼夜不息的流水勇往直前。他这是去找妈妈吗?不!他只想离开出生地,离开妈妈。两个月后,他长出了四条腿,他就爬上岸,他爬过田野、青山和河塘,朝太阳升起的方向,永不回头。他一生行走,在旅途中生活、成长,经历艰辛和喜悦,参悟生的意义。
②七岁那年夏天,他借宿于浙西某个荷塘,趴在一片宽大而又稳重的绿叶上,晚风轻轻荡漾雪白的月光,乡野的夜晚宁静而又芬芳。有蛙问:“您的家乡不好吗?您为什么从小就背井离乡?”他感叹道:“我的家乡比这儿好,那是一条宽阔而又绵长的河流,东流到海,天天有活水啊!”又有蛙问:“这我就不明白了,家乡那么好,你出来干吗?”他笑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才与众不同。”
③大家就笑。笑声夸张,仿佛是说,纵然游历丰富,他终究是只蛙而已。有蛙问他一路走来可遇到什么有意思的事,不妨说来听听。他说在来的路上,曾经有个把月找不到水源。不到渴死的程度,无法体会水的甘洌。找到水源后喝的头一口水,令他没齿难忘。大家又笑:“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大河你不待,偏要瞎胡闹。”他又说,有天他行走在大路上,有只老鹰在天上追他;几次俯冲下来,要拿他果腹……听者就说:“那是两条腿的行走的道,不是你该走的。”
④一只小蛙摇头,惊恐万状道:“出门太可怕了。”“在家就安全了吗?这塘里就有蛇。”他说着指向前方,众蛙吓得鸦雀无声。他所指之处,在朗朗的月光下,浮萍摇曳,似乎有水蛇出没。沉默片刻后,所有塘蛙鼓吵起来,荷塘里一片呱呱声,天都要震碎了。他睁着一只眼睛睡觉,习惯了在梦里也留个心眼儿。
⑤第二天一早,他继续上路。临行前,他诚邀同伴,但塘蛙个个摇头。他再次劝道:“你没有登过高山,怎么知道日出的磅礴壮观?你没有见过大海,怎么知道惊涛澎湃?我奉劝大家一句:趁年轻多出去看看吧。”众蛙摇头:“算了,我们习惯了荷塘。”
⑥他十岁那年春天,来到浙东一座山谷的草甸上,遇到一群山蛙,他照例如此劝说,谈到行走的意义:把回想留给未来。山蛙极其傲慢,不论他谈到沿途怎样的见闻和行走的苦乐,都反问一句:“那又怎样?”他们骂他傻:“你哪有我们快乐?我们在山里玩得可痛快了。”跟这些土包子谈远方和诗,简直就是自取其辱,但他还是要说:“人类有句老话,叫‘做人来嬉戏’。一生要玩得风生水起,玩个明白,可不是一个草甸就能……”他们嫌他聒噪,就把他轰下了山。
⑦他继续行走,直到十五岁那年秋天,才觉出自己老了,可以歇下来了。这天傍晚,就在他穿越一片辽阔的田野时,不慎跌入一口荒废的枯井。他忍着疼痛,长叹一声:“还真是想什么就来什么,那就在此度过余生吧。”井底飞虫不少,够他续命的。偶尔有老鼠落井,倒也相安无事——老鼠嘛,打个洞就走了。有白云飘过,他的心思就会追随它,飘向他走过的和想象的远方。听到上面的声音,他就想起过去熟悉的劳动场景和自然现象……他虽然身陷井底,心里却装有全世界,满满当当的。
⑧熬过这年冬天,这位资深的井蛙已奄奄一息,他清楚自己的生命快走到尽头了。回想起自己行走的一生,他感到特别欣慰:藏一枝春天在心里,就永驻春天。只是死在这荒凉的枯井里,可惜了这身皮囊,腐烂成他乡土。他硬撑到龙抬头,惊蛰过后,他开始祈祷上苍。两天后有条瘦蛇从天而降,一落井底就使出浑身力气,张开饥饿的大嘴,一口咬住了他。他笑了,感觉异常温暖。带翅膀的小生物,振肢逃窜到上方,围观,议论纷纷,有笑他愚蠢的,有赞他豁达的……
(选自《2024中国微型小说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