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三)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

材料一: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是由中国举办的国际性奥林匹克赛事。北京赛区承办所有的冰上项目,延庆赛区承办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项目,张家口赛区承办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2021 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发布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10 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成功点燃。10月20日,北京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

材料二: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丝带。主色调蓝色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BEIJING 2022”字体形态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会徽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上半部分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

材料三:

北京为何能成为既举办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摘得“双奥之城”桂冠?首先,气候适宜。与夏季奥运会不同,冬奥会对气候有着严苛的要求。翻阅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地,我们发现这些城市基本上都处于北纬40°到北纬70°之间,举办时间一般在2月份,气温-17℃~10℃是冬奥会举办的理想温度。北京的地理纬度为北纬40°左右,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其次,地形优势。冬奥会雪上项目本身就对自然地理条件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其中,高山滑雪、雪橇、雪车等项目要求场地落差要大。比如高山滑雪赛道距离一般为3000米左右,但它要求场地落差要达到800至1000米,因此这类项目往往选择在山地举行。

材料四:

冰墩墩档案卡

姓名:冰墩墩 Bing Dwen Dwen

形象代言: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

外形: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

寓意:“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敦实、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有力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雪容融档案卡

姓名:雪容融 Shuey Rhon Rhon

形象代言: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吉祥物

外形: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主色调为红色,头顶有如意环与外围的剪纸图案,面部带有不规则形状的雪块,身体可以向外散发光芒。

寓意:雪容融的造型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有“瑞雪兆丰年”的美好寓意。灯笼外形的发光属性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1) 下列对材料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北京冬奥会,其火种在希腊点燃。 B.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以“冬”字为灵感来源,展现了运动员的造型及英姿,寓意丰富。 C.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微体现了会,上的特殊运动器械形态,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获得成功。 D. 冰墩墩与雪容融的设计都融入了中国特色文化元素,虽然其形态迥异,但寓意完全相同。
(2) 结合材料,请分析延庆赛区独立承担本次冬奥会的高山滑雪项目的优势。
【考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都市生活中,活跃着一批早出晚归、风尘仆仆、走街串巷的职业群体,他们将外卖或是邮递物品送给千家万户,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外卖小哥或快递小哥。事实上,在商品经济繁荣的宋代,同样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给人们送餐、送物,日常游走于喧闹的街巷之中,可以视之为宋代的外卖小哥或快递小哥。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风貌,那画上就绘有外卖小哥的形象。画中的这位小哥站立于饭店之旁,左手托着两个碗,右手拿着类似筷子的东西,似乎正焦急地赶路送餐。身形矫健的他送起外卖轻车熟路,是不是也会害怕顾客催单?

比起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更见证了中国交通、传播的历史发展。快递业在北宋太宗年间已初见雏形,并由此活跃着一批快递小哥。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免好奇,古代的快递员由谁来做呢?

宋代以前,为国家邮驿系统服务的快递员都来自民间。从先秦开始,平民需要承担徭役和赋税。徭役就是政府强制性地向人民派遣的军役、劳役等,帮国家跑腿做快递员就是徭役的一种。这是一项很残酷的工作,从秦汉至隋唐,快递员奔波致死的记载不绝于书。宋太祖时期,“以军卒代百姓为递夫,其后特置递卒,优其廪给,遂为定制”。由此可见,从宋代开始,国家用军卒取代百姓,专门设置了递卒,相关工作主要由厢军(也就是“铺兵”)承担。

材料二   古代的外卖产业到底怎么样呢?该行业可以根据提供外卖的饭店,分为三个等级:一是正店,这个相当于现在的豪华饭店,一般不接小型外卖单,只接王宫贵族宴席的生意;二是脚店,这个类似于现在的中型饭店,价格也稍微亲民一些,但这种店送外卖设有最低消费,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起送价,这种店也是古代外卖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三是分荣,这个就类似于现在的小饭馆,辐射的范围小,什么单子都接,一碗面条、几个炒菜都能送,价格不高,深受周边老百姓喜爱。

接下来说说外卖小哥。在外卖兴起初期,送外卖的工作一般都是店小二兼职,但有时候店里实在太忙,只能由外人去送。这些送外卖的人就是古代的外卖小哥,他们被称为“闲汉”。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更有百姓入酒肆,见子弟少年辈饮酒,近前小心供过,使令买物命妓,取送钱物之类,谓之‘闲汉’。”这些闲汉其实不专职送外卖,也帮人取物、买货,类似于现在的众包服务。他们也给饭店招揽生意,先在住户家里接到订单,再去饭店买饭,趁热给住户送到家,可谓一条龙服务。

古人对外卖品质的管理也很严格,餐馆提供的外卖如果出现问题,厨师和店小二都会受到惩罚,因此外卖品质得以保障。

材料三   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北宋驿传有三等,分别是步递、马递和急脚递。这种分类是按物品传送的速度划分的,其中急脚递类似于今天的特快专递,主要负责派送紧急公文或军事信息等。急脚递的马项上配有铜铃,疾驰时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以警示路人。按照宋代的律法,如果路人不避让或避之不及,一切后果均由自己承担。服务于传递政府文书的驿站,大都叫急递铺;穿梭在这些铺间传递书信的快递员,就是铺兵,也叫急脚、急脚子、急足。这些名词一直延续到清代。《西游记》第三十五回里,孙悟空曾经吐槽自己来回奔波,“比急递铺的铺兵还甚”。急脚递要求日夜兼程,白天挂铃,晚上举火,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无阻,一天能走四百里。

宋神宗时期又设置了更快的金字牌急脚递。金字牌是一个一尺多长的红漆木牌,上面有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意思是,凡是用金字牌传送的文件,不在每一个驿站停留交接,省了中转时间,所以传递的速度更快。《梦溪笔谈》说它“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

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岳飞一路北伐,收复大片失地。奸臣秦桧怂恿宋高宗赵构降诏命岳飞班师回朝,岳飞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用金字牌递发的班师诏。这十二道班师诏,将岳飞从前线召回。岳飞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

材料四

(1)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古代快递的特点。
(2) 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外卖的特点。
(3) 下列对材料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的外卖员与快递员都来自民间,他们见证了中国交通、传播的历史发展。 B. 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介绍了古代的外卖和快递的情况。材料三主要说明宋代的快递,重点介绍了急脚递。 C. 北宋驿传按物品传送的速度分为三等,分别是步递、马递和急脚递,其中急脚递最快。 D. 我国外卖用户中,18岁到25岁人群占比最高,大多数00后外卖点餐的用餐人数为一人。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数字阅读建立起四通入达的内容传播渠道,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阅读资源极度充裕,“能不能读到”的问题,让位于“选择读什么”的问题。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资源,很多读者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人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不是,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台,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交给强大的算法。

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而变得可预测、可追踪。在“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但多种多样的选项不会同时出现供用户选择,而是一次只出现一个。这样一来,信息之间的横向比对、斟酌、辨别,被省略和跳过了。人们面对信息常常只有两个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长此以往,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久而久之,这种只关注自己感兴趣内容的阅读,就会让人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容易因惯性思维而固步自封。

(材料三)

人们阅读纸质书时,常常采用默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是默不作声的、私人性的、静静的阅读,读者个体通过特定文本和世界产生某种意义的关联。阅读时眼睛在纸质页面黑色字体间有序地扫描,不断地在头脑中转换成特定的意义,这个解码过程不但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理解和阐释信息的过程。因此,阅读总是与思考密不可分。与印刷文本相对应的沉浸式阅读,专注单一文本,往往呈现为持续的、深度的阅读,阅读者对阅读中的单调状态有忍耐力。

与纸质阅读不同,数字阅读的对象是电子文本,包括网络电子书、在线文本、数据库、网站等。电子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超文本”。与超文本相对应的数字阅读,是一种建立在网络互联互通基础上的浏览式阅读。其特征是读者可以从无数可能的通道进入,如文本的标题、主题词、人名、书名、事件等。各种可能的进出通道使得阅读的时间、空间、内容、渠道的边界全部消失了,因而阅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呈现为短暂的、浮光掠影和不断转换焦点的阅读。从阅读功能来说,主要是捕捉多重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浏览诸多文献,所以并不专注于对信息的深度解释和理解。

(1) 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阅读形式看,用户比例最高的是电子书阅读,最低的是有声书阅读。 B. 从阅读形式的时间占比看,各类阅读形式的阅读时间占比差距在缩小。 C. 图书用户更偏好电子书和有声书,表明纸质书阅读形式日渐衰微。 D. 综合两张图表可以看出,图书用户读书渠道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
(2) 借助下面的问题提示,根据(材料二)内容,简要解释“信息茧房”的意思。

信息茧房:

Q1:生活中的“茧房”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特点?

Q2:材料中读者的信息是怎样获得的?有什么特点?

Q3: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性?

(3) 根据(材料三)内容,补填表格。

阅读形式

阅读媒介

媒介特点

阅读特点

纸质阅读

印刷文本

单一文本

数字阅读

电子文本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现代文阅读

给信息加把安全锁

郑东  秦宝东

    ①当你在用手机与他人进行通信时,你是否担心手机里的隐私数据被其他人知道?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一名黑客来到一家咖啡馆,在20分钟之内,他获取了所有人的出生地、就读学校以及他们最近在Google搜索过的关键词等信息。看到此类报道,你是否有一种想赶快删除手机里敏感的数据、图片、聊天记录等信息的冲动呢?其实,除了将数据删除掉,我们还有更聪明的方式来保护它,那就是数据加密!

    ②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通过数据加密,我们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将变成一堆乱码,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只有你的那个TA才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在这一过程中,敏感信息就是待加密的数据,专业术语称为明文(Plaintext),被公布的乱码称为密文(Ciphertext),从明文到密文的变换过程称为加密(Encryption),而从密文恢复出明文的过程称为解密(Decryption)。显然,加密过程必须是可逆的,即从密文一定能够正确地恢复出明文。

    ③从数学角度讲,加密的本质是一种数学变换函数。它的定义域和值域则分别为数据加密中的明文集合和密文集合。无论我们要加密的信息是各种符号还是图片,都可以用一串数字来表达这些信息。例如,变换函数f将每个大写英文字母往后平移3位,即A替换为D,B替换为F,以此去推,假如你要传递信息“ILOVEYOU”,那么变换后的密文则为“LORYHBRX” , 如果TA知道该函数的变换技巧,那么TA就很容易从密文中恢复出明文。如果用整数0~25分别表示26个大写英文字母,这种变换函数可以简单地写成y=x+3。除了你,也许还有别人和TA通信,选择的变换函数也大同小异,比如y=x+5。那么,这类函数可以统一写成y=fkx)=x +k的形式,区别在于你们选择的k不同。在专业术语里,k称为密钥。

    ④密码系统的安全性依赖哪些元素呢?一种观点是依赖加密/解密算法的保密性。一旦算法泄漏,就要重新设计算法,但这种成本是很高的。另一种观点是依赖密钥的保密性,一旦密钥泄漏,仅需要更新一个密钥。相比之下,在泄漏事件发生后,依赖密钥保密性的系统付出的代价非常低。

    ⑤依赖密钥保密性的观点称为密码学的柯克霍夫原则,它由奥古斯特·柯克霍夫在19世纪提出:即使密码系统的任何细节已为人悉知,只要密钥未泄漏,它也应是安全的。依据柯克霍夫原则,大多数民用加密系统都使用公开的算法。但相对地,用于政府或军事机密的算法还是保密的。

    ⑥2012年3月21日,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了一种自主设计的商用分组密码算法─SM4算法。商用密码算法主要用于对不涉及国家秘密但又具有敏感性的内部信息、行政事务信息、经济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对于SM4算法而言,它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络和可信计算系统的网络数据加密保护,同时也可用于其他环境下的存储数据或文件的加密保护,是中国制定WAP标准的组成部分。

    ⑦要知道,在国际上存在着多种分组密码算法标准,包括DES算法、AES算法、IDEA算法等。而此次中国自主设计密码算法标准对于摆脱国外技术和产品的过度依赖、建设行业网络安全环境、增强中国行业信息系统的“安全自主可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10期)

(1) 下列关于“数据加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数据加密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主要用于保障数据在不安全环境中的安全存储和通信。 B. 数据加密可以让手机里的敏感信息变成乱码,即使公布这堆乱码,也没有人能读懂它的真正含义。 C. 数据加密,从数学角度讲是一种数学变换函数,其定义域和值域则分别为数据加密中的明文集合和密文集合。 D. 数据加密的密码系统中,密钥泄漏一旦发生后,依赖密钥保密性的系统付出的代价非常低。
(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题目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揭示文章内容,指出信息安全与数据加密的关联,富有吸引力。 B. 第②段中加点词“之一”,表明数据加密只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的一部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要加密的信息都可以用一串数字来表达这些信息。 D. 本文按逻辑顺序介绍数据密码的原理、元素、安全性、以及我国数字加密技术的现状等相关知识。
(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一名黑客在20分钟之内获取咖啡馆内所有人的出生地等信息,说明手机没有使用数据加密技术容易被人盗取。 B. 密码系统的安全性依赖元素,一是加密/解密算法的保密性,代价非常低;二是密钥的保密性,成本是很高。 C. 依据柯克霍夫原则,大多数民用加密系统都使用公开的算法,但相对地,用于政府或军事机密的算法还是保密的。 D. 商用密码算法主要用于对涉及国家秘密但又具有敏感性的内部信息、行政事务信息、经济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依据柯克霍夫原则,大多数民用加密系统都使用公开的算法。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