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訏、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訏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1) 阅读第①段至第⑦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①→②

(2) 选文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3) 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4) 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5) 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考点】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记叙顺序;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机场的拥抱

    ①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京,来得很早,时间充裕,我坐在候机大厅       (wú suǒ shì shì),看人来人往,坐在我对面的女士看年纪有30多岁了,还像小姑娘一样穿着一条齐膝短裙。

    ②这时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位上。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道是老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老先生的耳朵有些背了——岁月不饶人。

    ③忽然我发现老太太的声音小了下来,这样小的声音,我已经听不清楚了。但是,老太太依然压低嗓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老先生的耳边。我隐隐约约听到“像!”“太像了!”他们反复说了几遍,无尽的感慨都在其中

    ④声音可以压低,但目光却将心思泄露出来。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双双落在对面的女士身上。

    ⑤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位女士,发现她身着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T恤,脚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配着她的清汤挂面式的齐耳短发和纤瘦的身材,像是一位运动员。

    ⑥我看见老太太忽然掩嘴“扑哧”一笑,老先生也跟着笑了起来。我猜想,这笑肯定和对面那位女士有关,只是他们的笑并没有惊动对方,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看着手机,嘴角弯弯地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微信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信息。

⑦“要不你去跟她说一下?”“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句“什么事都让我冲在前头”,便走到对面那位女士生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那位女士放下手机,立刻很礼貌地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吗?”“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儿。”说着老太太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位女士看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禁不住叫了起来:“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 ”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先生,他一直笑盈盈地望着这位女士。

    ⑧“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不可以? ”老太太客气地说。"当然可以!待会儿我还得请你把你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

    ⑨老先生站了起来,走到那位女士的身边,老太太冲我说道:“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 ”说着把手机递到我手中。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这位女士到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的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由于工作忙,外孙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久,所以女儿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

    ⑩照完相,我把手机递给那位老太太时,我听见老先生对那位女士说:“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那位女士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老先生的眼角淌出了泪花,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刻,那位女士也流下了眼泪。

(1) 根据第①段横线上(wú suǒ shì shì)应填入的词语是
(2) 下列不属于老夫妇有修养有风度表现的一项是(    ) A. (老妇人)便走到对面那位女士身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 B. 那位女士放下手机,立刻很礼貌地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么? ” C. “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找到,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老太太客气地说。 D. 老先生对那位女士说:“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
(3) 联系下文,第④段加点词语“心思”指的是
(4) 第③段画线句“无尽的感慨都在其中”。其感慨是丰富的,其一是;其二是
(5) 联系第⑦段和第⑩段中老夫妇对青年女士的称呼,分析其隐含的态度以及称呼变化的原因。
(6) 小说题目不能改为“机场的合照”,下列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先生在与青年女士的拥抱中,慰藉了深深的思女之情。 B. 青年女士在与老先生的拥抱中,感受到父母与子女化解不开的亲情。 C. 借拥抱,作者提醒人们关注国内生活的父母与海外工作的子女间的情感沟通问题。 D. “机场的拥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描写的主要事件。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铃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出来的;盖的被子,棉花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未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上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暸亮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有一个师兄一直和我每月去做义工,他说他也要给您“打电话”。我们寝室昨晚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岀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⑪那晚,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⑫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1) 文中第②段详细写了“我”家境贫寒,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 除了文章第③段的加横线处外,⑦⑩⑪三段还多次写见到了家乡的白桦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从文章⑦⑩段加点的句,可以看出父亲的心理。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心理昵?请说说你的理解。
(4) 文章为什么将电话铃声说成是是“幸福铃声”?请说说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选自《读者》2013年第11期,有改动)

(1) 阅读文章,填写下表。

时间

情节

结果

10年前

“我”活了下来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我”读完大学

下午4点

(2)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 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