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电。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②略无处             阙:同“缺”,缺口 B. ①至于夏水陵      襄:冲上             ②沿溯阻绝         绝:隔断 C. ①虽乘御风        奔:飞奔             ②湍绿潭           素:素雅 D. ①林寒洞        肃:肃杀               ②属凄异         引:延长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作者笔下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各有特征。

①第②段,作者化用李白的诗句写出了夏水的特点。

②第③④段,作者分别用四个字的“”和“”概括描写了三峡春冬和秋季的景象,语言凝练俊雅。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翻译; 通假字;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毅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辣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那!”称善者久之。

    (选自课文《周亚夫军细》)

    (乙)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幕府 , 为士卒费。日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①便宜:根据情情况,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②幕府:指地方府署。③为约:申明约束、发出号令。④保:同“堡”,营堡。⑤让:责备。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军士吏

介胃之士不拜

③日牛飨士

④出战不利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②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3) 结合(甲)(乙)两篇选文的内容,比较周亚夫和李牧对待君王态度的相同点和治军方面的不同点。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②不礼义而受之

③是亦不可以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出自儒家经典之作《孟子》,从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角度,阐述了孟子的主张:人性是恶的。 B. 选文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论述了人生的选择应以“义”为重,必要时要“舍生而取义”,同时批判了那些见利忘义的人。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心”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D. 面对生死抉择,那些“舍生取义”者表现的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