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类作品阅读

蜷在角落里的父亲

徐风

那时我们家的理发店还没安上空调,到了夏天,只有一台破风扇在头顶“呜呜”地转着,我不止一次向父亲提议——买台空调吧,摆在店里又洋气又实用。而父亲只是抬头望一眼头顶嗡嗡转着的破风扇,又低下头去忙手中的活儿。每到这时,我就会产生从头顶蔓延到脚趾的窒息感。

父亲很少发出声响,就像那台破风扇,只有在干活的时候才会有点儿响动,他沉默地给客人理发,沉默地打扫店面,沉默地迎接一天又送走一 天。正是这种沉默,让我在与他相处时,脑子里总是循环着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那天我去父亲那里,瞧见他坐在柜台里的身影,个子那么高的男人坐在柜台后,竟像是

蜷在角落里,几乎要与深灰色的墙壁融为一体。

我的少年时代从未给父亲留下一席之地,“徐尤志”对我而言,只是一个不会发出声音、快被我遗忘的一直蜷在角落里的配角。我也从未想过去深入了解这个配角,我觉得这无关痛痒。日子不会因为这些变得更好,也不会因此变坏。

在我大二的时候,我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告诉我祖父去世的消息,问我能否请假回家参加葬礼。我说我知道了。放下电话,我才惊觉自己没有泪意,竟不大能想起祖父的容貌,只是一片茫然。

我突然有些惶恐——许多年以后,当我有了白发,我回忆自己的父亲,会不会也像今天回忆祖父一般,只觉一片大雾弥漫?

这是我离开后第一次回来。看到父亲时,我愣了一下,他不再是虽木讷但身姿挺拔的徐尤志了,我可以看见他头顶黑白掺杂的头发。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比父亲高了半个头。

时近傍晚,我和父亲坐在地毯上,父亲把蜡烛芯挑亮,放在我面前。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还记得你祖父长什么样子吗?”父亲突然开口,声音很轻,我甚至觉得还没有烛花爆裂的声音大。

但我听清了。

“很瘦,矮矮的,胡子特别长。”我回答。

父亲深吸了一口气,慢慢说道:“不对,你祖父特别高,身上有把子力气,一天能赶几十里路。”

“但你说的也没错。”父亲摸了摸鼻尖,“你说的是七八十岁的他,我说的是三四十岁的他。

“这么多年了,你爷老了,我是在炕边儿照顾他最少的一个。”父亲嗓子里好像混进了砂砾,哑得怕人,也无力得怕人,“没当成个好儿子,当然,也没当成个好父亲。”

我喉头耸动,只觉得蜡烛离我太近了,烟气熏得我眼眶酸痛。

那个一直蜷在柜台后、几乎与墙壁融为一体的男人,我分明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恍惚间开始明白,自己在这二十年间都错过了什么。我从未试图和父亲沟通过,我无视他每一次试图与我沟通的努力,忽略他的挣扎,脑子里只想着逃避尴尬。

那夜我和父亲坐在地上,坐了很久。我将头埋在膝盖间。思绪纷乱,困意又使我昏昏沉沉。肩头被父亲披上外套,我听见父亲在我耳边悄声道:“店里安空调了,暑假来住几天好吗?

我抬起头,缓慢道:“好。”

一直蜷缩在角落里,被我错过多年的配角嘶吼着发出声音,终于被我听见。我看着他生出血肉,朝我走来。而我终于开始了解他的过去,经历他所经历的。

(有删改)

(1) 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文章情节

“我”的情感变化

窒息感

“我”收到父亲短信

父亲与“我”谈及爷爷

恍惚间开始明白

父亲邀“我”回家住

(2) 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蜡烛熏人,我刚一眯眼,父亲又不动声色地把蜡烛移远了些。

(3) 如何理解文章标题“蜷在角落里的父亲”的含义。
(4) 文中父子之爱,深而沉。其实,有时候爱是需要大声说出来的。请编写一条短信,给最关爱你的人。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考点】
手机短信;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文章脉络;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口袋里的父爱

李静

    ①母亲去世了,留下什么都不会做的父亲。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

    ②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了饭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丝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老了。

    ③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会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父亲说想去看她,可找不到她的家。她心里酸酸的,马上把父亲带回了家。

    ④送父亲回家时,父亲塞给她几百元钱。父亲以前经常背着母亲给她钱,那会儿她刚生完孩子,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父亲总是背着母亲把攒的钱用来贴补她。现在条件好了,她不再要父亲的钱了,可父亲还是会给她。她就把父亲给的钱存起来,再找个借口还给父亲。

    ⑤那天,她要去看父亲,还没出发就接到电话,没想到这一次见到父亲竟是在派出所里。父亲去买她最爱吃的点心,又迷路了,是出租车司机报的警。她和哥哥商量,带父亲去做了体检,没想到父亲竟然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⑥哥哥出差了,她怕自己照顾不过来,父亲会再次“离家出走”,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请了护工照看着。起初,父亲的病情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她去上班,父亲会告诉她小心开车,坏的时候父亲根本不知道她是谁。后来不好的时候越来越多,父亲的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古怪,如果每月帮他领了工资没有及时交给他,他就会大喊大叫的。

    ⑦那天,她的车限号,她打车去上班,该付钱时发现钱包忘带了。她下意识地翻口袋,其实她口袋里是从来不放钱的。她只是想碰碰运气,没想到竟从里面摸到了100元钱。付了车费,她想可能是自己什么时候放进口袋里忘了。

    ⑧同样的事情接连发生两次,她开始琢磨自己是什么时候把钱放进口袋的。想了几种可能,又都被她否定了。她突然想是不是儿子干的,拿了自己或丈夫的钱,匆忙中错放进了自己的口袋里。想到这,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回到家,她板起脸质问儿子,儿子却矢口否认,她打算等丈夫回来让他和儿子认真谈一次。

    ⑨晚上,儿子去洗手间,还没到门口就返了回来,拉着她往外走。站在卧室门口,她看到进门处的衣帽架前有父亲的身影。她悄悄凑过去,还没张口,就看到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着:“放好,别让你妈知道……”父亲佝偻的身影逐渐在她眼前变得模糊,那一刻她才知道,纵使父亲不再记得她是谁,但父亲对她的爱从未停止。

(选自《读者》2017年04期)

(1) 请从父亲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①想去看女儿,却找不到路→②→③

(2)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Ⅰ为了避免父亲再次“离家出走”,她索性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划线词“离家出走”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Ⅱ父亲将100元钱放进她外套的口袋里,还自言自语着:“放好,别让你妈知道……”(从人物描写方法赏析句子)

(3) 文章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文章以“口袋里的父爱”为标题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机场的拥抱

    ①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京,来得很早,时间充裕,我坐在候机大厅       (wú suǒ shì shì),看人来人往,坐在我对面的女士看年纪有30多岁了,还像小姑娘一样穿着一条齐膝短裙。

    ②这时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位上。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道是老北京人。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老先生的耳朵有些背了——岁月不饶人。

    ③忽然我发现老太太的声音小了下来,这样小的声音,我已经听不清楚了。但是,老太太依然压低嗓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老先生的耳边。我隐隐约约听到“像!”“太像了!”他们反复说了几遍,无尽的感慨都在其中

    ④声音可以压低,但目光却将心思泄露出来。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双双落在对面的女士身上。

    ⑤我仔细地看了看这位女士,发现她身着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T恤,脚蹬一双白色运动鞋,配着她的清汤挂面式的齐耳短发和纤瘦的身材,像是一位运动员。

    ⑥我看见老太太忽然掩嘴“扑哧”一笑,老先生也跟着笑了起来。我猜想,这笑肯定和对面那位女士有关,只是他们的笑并没有惊动对方,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看着手机,嘴角弯弯地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微信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信息。

⑦“要不你去跟她说一下?”“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句“什么事都让我冲在前头”,便走到对面那位女士生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那位女士放下手机,立刻很礼貌地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吗?”“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儿。”说着老太太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位女士看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禁不住叫了起来:“实在是太像了!怎么能这样像呢! ”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先生,他一直笑盈盈地望着这位女士。

    ⑧“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不可以? ”老太太客气地说。"当然可以!待会儿我还得请你把你女儿的照片发我手机上呢!”

    ⑨老先生站了起来,走到那位女士的身边,老太太冲我说道:“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 ”说着把手机递到我手中。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这位女士到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得知,他们的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由于工作忙,外孙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久,所以女儿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

    ⑩照完相,我把手机递给那位老太太时,我听见老先生对那位女士说:“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那位女士伸出双臂,紧紧地拥抱住了他。我看见老先生的眼角淌出了泪花,我没有想到的是,那一刻,那位女士也流下了眼泪。

(1) 根据第①段横线上(wú suǒ shì shì)应填入的词语是
(2) 下列不属于老夫妇有修养有风度表现的一项是(    ) A. (老妇人)便走到对面那位女士身前,说了句:“姑娘,打搅你一下!” B. 那位女士放下手机,立刻很礼貌地站起来,问道:“阿姨,您有什么事么? ” C. “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找到,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老太太客气地说。 D. 老先生对那位女士说:“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
(3) 联系下文,第④段加点词语“心思”指的是
(4) 第③段画线句“无尽的感慨都在其中”。其感慨是丰富的,其一是;其二是
(5) 联系第⑦段和第⑩段中老夫妇对青年女士的称呼,分析其隐含的态度以及称呼变化的原因。
(6) 小说题目不能改为“机场的合照”,下列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先生在与青年女士的拥抱中,慰藉了深深的思女之情。 B. 青年女士在与老先生的拥抱中,感受到父母与子女化解不开的亲情。 C. 借拥抱,作者提醒人们关注国内生活的父母与海外工作的子女间的情感沟通问题。 D. “机场的拥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描写的主要事件。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幸福铃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出来的;盖的被子,棉花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未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内容。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的能解决一切困难的聪明父亲想出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上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候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能听到他暸亮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有一个师兄一直和我每月去做义工,他说他也要给您“打电话”。我们寝室昨晚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岀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⑪那晚,我做了—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⑫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1) 文中第②段详细写了“我”家境贫寒,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2) 除了文章第③段的加横线处外,⑦⑩⑪三段还多次写见到了家乡的白桦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 从文章⑦⑩段加点的句,可以看出父亲的心理。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心理昵?请说说你的理解。
(4) 文章为什么将电话铃声说成是是“幸福铃声”?请说说你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