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大风

莫言

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一切都不发声,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跟着这声音而来的是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我回头看爷爷,爷爷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我的小心儿缩得很紧,不敢说话,静静地等待着。一只长长的蚂蚱蹦到我的肚皮上,两只五色的复眼仇视地瞪着我。一只拳头大的野兔在堤下的谷子地里出没着。

“爷爷!”我惊叫一声。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我们钻进了风里。我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爷爷……”我拼命地喊着。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接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草墩。我觉得自己没有体重,只要一松手,就会化成风消失掉。

爷爷让我拉车,本来是象征性的事儿。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崩断了。我扑倒在堤上。风把我推得翻筋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伸出双手抓住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头看爷爷和车子。车子还挺在河堤上,车子后边是爷爷。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我揪着野草向着爷爷跟前爬。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的脚忙乱起来,连连倒退着。

“爷爷!”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我灵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刮过去的是大风。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爷爷眼里突然盈出了泪水。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爷爷,你累了吧?”

“不累,孩子。”

“这风真大。”

“唔。”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取材于作者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文章讲述了我跟爷爷拉草回家的途中遇上大风的经历,“大风”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 文章第一段通过“我”看到叶子与波浪的变化,闻到各种气味,间接描写大风来临。 C. 文中三次写到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运用衬托表现我的心理变化。 D. 本文语言典雅庄重而富有韵味,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祖孙二人的形象鲜明而传神。
(2) 请联系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飘。

(3) 请简要分析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4) 如果遇到人生中的“大风”应该怎么做?请你结合以下链接材料谈谈。

【链接材料】

(一)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选自莫言《不被大风吹倒》)

(二)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选自曹文轩《孤独之旅》)

【考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天上的星星

贾平凹

    ①大人们快活了,对我们就亲近,虽然那是为了使他们更快活,我们也乐意呢;但是,他们烦恼了,却要随意骂我们,似乎一切烦恼都要我们负担,这便是我们做孩子的,千思万想也不曾明白的。天擦黑,我们才在家捉起迷藏,他们又来烦了,大声呵斥,我们只好蹑蹑地出来,在门前树下的竹席上,躺下去,纳凉了。

    ②闲得实在无聊极了。四周的房呀、墙呀、树的,本来就不新奇,现在又模糊了,看上去黝黝的似鬼影。天上的月亮还没有出来,也不见星星,昏亮亮的一个大大的天空。我们伤心了,垂下了脑袋,不知道这夜该如何过去,痴呆呆守着瞌睡虫爬上眼皮。

    ③“星星!”妹妹突然叫了一声。

    ④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得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察觉,就明亮亮地出现了。呵,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满空,一片闪亮,像陡然打开了百宝箱,灿灿的,灼灼的,目不暇给了呢。我们只知道夜晚天上要有星星,但从没注意到星星是这么出现的。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儿啊!这些鬼精灵儿,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庭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⑤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⑥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它总是从那儿出来,冷不丁地,常要惊飞了树上的鸟儿。先是玫瑰色的红,像是喝醉了酒,刚刚睡了起来,蹒跚地走。接着,就黄了脸,才要看那黄中的青紫颜色,它就又白了,极白极白的,夜空就笼上了一层淡淡的乳白色。我们都不知道这月亮怎么啦,却发现那些星星怎么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是灿灿的笑,变成了弱弱的光。这竟使我们大吃了一惊。

    ⑦“这是怎么啦?”妹妹慌慌地说。

    ⑧“月亮出来了嘛。”我说。

    ⑨“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⑩我们面面相觑,闷闷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它之所以由红变黄,由黄变白,一定是生气星星们的不安分,在吓唬它们哩!

    ⑪“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

    ⑫我们突然又回想起了一切:原来天上并不甚好,月亮睡着了的时候,它才让星星出来,它出来了,就要星星退去。那纷纷扬扬的雪片,五个角的,七个角的,全是薄亮亮的,不就是星星的尸骸吗?或许,就燃起晚霞的大火来烧它们,要不,星星为什么从来就没有叶,没有根,只是那么赤裸裸的星呢?

    ⑬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要去洗洗手脸。

    ⑭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探手下去,才要捞起一些来,但是,我们差不多全看见了,就在那水底,有着无数的星星。

    ⑮“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⑯我们赶忙下溪去捞,但无论如何也捞不上来,看那哗哗的水流也依然冲不走它们。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不能在天上,偷偷躲藏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1) 理清选文思路,将情节的发展与“我们”心理的变化按顺序填在下面表格中。

(2) 文中的“我们”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3) 请分析第四段划线句子“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时浮了万千水泡,还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的妙处和作用。
(4) 如何理解第(11)段“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这句话的含义?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母亲的茶事》,完成小题。
        ①乡村五月的晨,醒得特别早。仿佛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②想起临睡前母亲说今天该采茶了,赶紧翻身起床。清水洗漱后,素面朝天地向屋后茶园信步而去。
        ③沿着春草丰满的小径向前,向前。晨露盈盈在我穿行游走的身后滴答作响,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天地间罗下薄薄的清雾,空气中漫布着青草、泥土特有的味道,茶树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伸出一只只浅嫩的小手,一定是想抓住这个春天轻灵的羽翼吧!
        ④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鸟舌般俏皮柔嫩的新芽,一边听她细声轻语絮叨着如烟的往事。
        ⑤一场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滋滋地直望外冒着青翠的嫩芽,从清明到立夏前都是采茶的季节。那时候,青山茶场的千里茶园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远远放眼望去,碧绿葱翠的茶山上星罗棋布地遍撒着一个个俏生生的采茶姑娘。她们如翩翩彩蝶穿梭在一条条绿色长龙间,头带草帽,腰挎竹笼,双手起舞,上下翻飞,一片片,一叶叶,采摘着满垅的希翼和梦想,茶树兴奋地颤抖着发出淅淅沥沥的欢唱。少女时的母亲便是那群茶姑里的一个。以前采茶都是一水的黄花闺女,母亲说,茶是最好“色”的,一个季节下来,那些丰满水灵的女孩子一个个都变得面黄肌瘦,神色憔悴。我一旁听了吃吃地笑,哪里是茶好色呀,分明是采茶的活太艰辛乏味,茶姑们的消瘦大致是劳累所致吧。
        ⑥布谷鸟高声吟唱着不急不慢地巡回在原野,和煦的清风痒痒地拂面而过。说着这些青葱往事时,母亲像往常一样抿嘴笑了。细细看看母亲,她真的老了,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我暗暗叹口气,心里湿湿沉沉的。不知还能喝多久母亲亲手采摘的茶叶了。
        ⑦吃过晚饭,父亲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看茶叶是怎么炒制“出笼”的,他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灶膛里的豆萁随着划起火柴的青烟熊熊燃起,红彤彤的火舌忽忽地舔着锅底,母亲把我们采了一天的青茶叶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赤裸着双手不慌不忙地翻炒起来。一股浓郁的清香蓦地扑鼻而来,飘飘缈缈地弥漫开去,一时间连满屋的空气都沉醉在沁人心扉的茶香余韵中。
        ⑧杀青、摊青、烘焙,母亲双手不停舞动,翻、揉、捻、搓丝毫都不含糊,那一点头一舒臂的灵活机警好象换了个人似的。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盈润着我的心……
        ⑨二个多小时后,茶叶终于烘干焙好,粉墨登场了,簸箕里的新茶条索紧致,纤毫毕现,一共7两有余。望着母亲红肿麻木的手掌,拭着她额头沁出的汗珠,我感动莫名,没成想,每天在手中的青瓷茶碗里舒缓轻舞,婀娜多姿,清香碧纤的茶叶,竟然来得这么艰辛不易。那杯中朵朵盛开的叶片,可是朵朵都凝结着母亲浓浓的爱呀!

(1)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两个场面,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 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
①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盈润着我的心……

(3) 请结合文意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卖凉皮的小男孩

郑玉超

    ①天水,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历史上最早用马匹换取茶叶的茶马古道,它位于甘肃最东面的城市,和陕西宝鸡接壤。二十多年前,在兰州大学读书时,我曾坐晃晃悠悠的绿皮火车,许多次经过那座城市。

    ②那时,天水火车站并不大,三五条铁道横亘在站外,乘客也稀稀拉拉。倒是做生意的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透着股精明。他们一律挎着个竹篮,篮子大小不一,里面放着兜售的物品,有红红的花椒,有茶叶蛋,有包子油条,给我印象深的还是天水凉皮——当地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方便盒子装着,一块钱一盒。吃在嘴里,凉凉的,滑滑的,口感甚好。倘在夏日,又渴又饿时,吃上筋斗绵长、柔滑细腻的天水凉皮,胜似天上美味。

    ③那天由兰州乘火车去徐州,刚坐上火车不久,困意袭来,很快睡着了。到了天水站时,已是中午,叫卖声吵醒了我。我打开车窗,见车下站着许多叫卖者。一个小男孩,瘦瘦的,酡红的小脸蛋,肩上斜挎着一个小书包,碎花布做成,赤橙黄绿青蓝紫,调色板一般,焕发低调的灿烂,上面用笨拙的字体绣着四个字:好好学习。      

    ④小男孩手里也拎着竹篮,比大人的小了许多,里面整整齐齐放着盒子,一看便知是凉皮。他不像别人那样高声兜售,一言不发,躲在人群里,满脸羞赧,像是生怕被人发现似的。

    ⑤看样子是小学生,瑟缩着身子,他的眼光躲闪着。我向他招招手,他望着我,不动一步。站在他身边的老太太推了推他,说:娃子快去,那叔叔要买你的凉皮呢!

    ⑥小男孩机械地移动了两步,趁老太太不注意,像拉长的弹簧突然失去了外力,立马又缩回了原处,低着头,重新躲到了人群后。

    ⑦我好奇地看着这有趣的一幕。小男孩抬起头,瞥到我望去的目光,忙又怯怯地低下了头。我忙喊:小男孩,给我来份凉皮。

    ⑧小男孩又抬头。我又向他招了招手。他确信我在喊他后,一丝喜悦不经意地滑过嘴角。他红着脸,半是羞涩半是开心地跑向我,篮子有点重,他跑起来像只可爱的小企鹅。     

    ⑨我从窗口递出十块钱给小男孩。他踮起脚尖,先将凉皮塞了进来,然后,放下脚尖,个儿一下子矮了下去。他手忙脚乱,解开书包的纽扣,开始找钱。

    ⑩这时,“咣当咣当”声音传来,火车启动了。小男孩似乎还未反应过来,依然弯着腰找钱。我对零钱已经失去了希望。

    ⑪忽然,小男孩发现车子开走了,忙追上来。路面并不太平,我看到他磕磕绊绊的样子,一种心疼从心底里浮起来。我连忙向他摆手,大声喊:不用找了,不用找了。

    ⑫火车渐渐加速,小男孩根本不理会,他边跑边喊不远处的一个汉子。那汉子急急抓过钱,风一般奔跑着,很快靠近了我的窗口。我清晰地看到汉子鼻尖上沁出的汗珠。他气喘吁吁,将捏成一团的钱扔进车窗,声音远远地送来:娃子来不及找了,钱给你。

    ⑬我一看,十元钱。鼻子一阵发酸,我飞快地又将钱扔出窗外。那汉子走过去捡起钱,交给已走到身边的小男孩。我远远地望见,那个小男孩呆呆地立着,望着载着我的火车远行的方向。良久,才见他扬起小小的臂膀,挥着,挥着,直到消失在我的视线之外。

    ⑭那以后,我每一回经过天水,都会下意识地张望。我希望能从来来往往的小贩子里看到熟悉的身影,然而,我失望了,再也没见过那身形瘦弱的小男孩。

    ⑮终于,有一回我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是替小男孩追我的那个汉子。听了我的描述后,汉子笑了笑:你说的是小马驹啊。那时,他的爷爷身体不太好,小马驹跟着他奶奶一起来卖凉皮,脸皮薄,张不开口。

    ⑯汉子忽而想起来,告诉我:那次你是不是付了十元钱,买的一盒凉皮?他一家人一直在念叨呢,小马驹直跺脚,说自己贪了你的大便宜呢。

    ⑰那小马驹不卖凉皮了?我笑了笑,问汉子。

    ⑱爷爷病好后,小马驹就安心上学读书了,每回考试都是优呢。红脸汉子张开大嘴,乐呵呵地笑着,像是说自己的孩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2期  有改动)

(1) 请采用顺叙,转换视角,以“小男孩”的口吻简要叙述故事情节。
(2) 故事中的“小男孩”令人难忘,请结合相关内容赏析其形象特征。
(3) 品读文章,完成问题。

①文章第①段写天水的文字别有深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②下面这句话,细节描写中跳动着人物的心音,请根据情境写一段文字再现“我”的心理活动。  

我一看,十元钱。鼻子一阵发酸,我飞快地又将钱扔出窗外。

(4) 本文语言富于个性,请以第②段为例加以品赏。
(5) 小说的中的“汉子”这一角色对刻画主角“小男孩”不可或缺,请从主题表达和艺术创作两方面探究作者这样设计的匠心。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