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有删改),回答问题。

①近日,中国邮政发行了《壬寅年》虎年特种邮票1套2枚,分别为“国运昌隆、虎蕴吉祥”。不过,被誉为“兽中之王”和被视为勇猛和力量象征的老虎在邮票中似乎并不开心。

②第一张邮票上的老虎略显忧愁,眉头紧锁。第二张邮票的老虎妈妈带着两只仔仔也不开心,大虎没有虎威,小虎也不灵动。

③作者回应称,画中突破了动物属性,做了拟人化处理。既如此,说明邮票中的老虎的确体现了与人的共同情感,表现了某种喜怒哀乐。

④即便老虎的悲喜与人不一样,但不可否认,作为食肉动物中的佼佼者,老虎也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当然存在喜、怒、忧、惧等情感,并在表情、行为上体现出来。

⑤不过,有画家比较准确的一个评价是,这套邮票中的老虎确实有些胆怯,没有体现出来山林之王的野性。

⑥事实上,这可能是作者对现实中老虎境况的真实反映。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2020年全球仅存约3900只老虎。这个数字是否准确需要进一步的老虎生态学研究来证实。但是另一个统计表明,野生老虎的数量显然不如圈养的老虎。全球圈养的老虎数量约12574头,这也表明人们现在很难看到野生虎。

⑦艺术是现实和生活的反映,当野生虎难以观察和研究时,代替的只是圈养虎,通过对圈养虎的观察而画出的虎当然会或多或少失去野生虎的威风凛凛,因此《壬寅年》虎年特种邮票是对现实状况下老虎的真实描画。

⑧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全球野生物种犯罪报告》指出,虎豹等大型猫科动物的非法贩运量上升。

⑨人类与老虎争夺栖息地同样造成老虎的生存危机。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统计,如今约30%-40%的老虎生活在老虎保护区之外。

⑩老虎的栖息地必须具备三项基本条件,有足够的动物资源,供它们猎食;有足够的水源,供它们热时洗浴和饱食之后饮水;有足够的林木或丰草,供它们隐藏。

⑪成年虎过着独居生活,它们的领地意识极强,一山不容二虎。尽管老虎活动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猎物的丰度,但一只雌性虎一般需要20平方千米的领地,雄性虎的领地则大得多,约为60至100平方千米。一只雄性虎的领地往往要与数只雌性虎的领地重叠,才能获得大范围的潜在配偶。现在不只是老虎的栖息地缩小,各个老虎栖息地之间的走廊,也经常会受到道路等设施的威胁。

⑫20世纪50年代,东北大规模的拓荒导致野生东北虎向俄罗斯地区不断迁徙,到20世纪90年代几乎销声匿迹。

⑬当然,在多年的保护之后,中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已有20-30只。如何让人虎和谐共存是未来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⑭2006年,吉林省也出台了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有利于缓解人虎之间的矛盾,并提升了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⑮2020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人虎冲突应对社区指南》,提出了降低人虎冲突的种种方法,如何避免与老虎相遇,应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以及危急时刻如何科学处理等。

⑯《壬寅年》虎年特种邮票向人们传递了进一步保护老虎的信息,以免老虎陷入极危状态,未来如果野生老虎的境遇改变,或许在下一个虎年(2034年)人们可能看到极具王者风范的虎虎生威的老虎。

(1) 文章为什么以“邮票上的老虎为何‘不开心’”为题?
(2)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 选文第②段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 请结合全文,回答野生老虎减少的原因。
【考点】
说明文语言分析;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列数字; 作比较;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芦苇花的精魂》,完成下面小题

芦苇花的精魂

付秀宏

    ①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轻柔的芦苇花,温煦中有些苍凉,像一轴一轴的黄云在斑驳的绿海中涂抹,又像一盏又一盏古战场的旌旗。芦苇花不似苇海里枝叶那般喧闹,只是在微凉的感觉中,送一丝丝润滑过来。也许那种润泽的梦,那种柔情的恬,都活在那里。

    ②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细像极了祖国母亲,历经无数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的眼里透射出慈祥的光芒。

    ③芦苇花的质朴温暖和坚韧不拔,让芦苇荡获得了达观、博爱的人文意趣。芦苇荡撤退时,某些芦苇花还在用热烈真挚的爱心--把生命的残酷和悲凉改写成诗的礼赞。可想而知,这些芦苇花,终将被风吹尽,将经历无数悲苦,而它却将微笑的种子播撒得无边无际。

    ④芦苇花在无声的大自然中,在冷冷暖暖的颠簸之间,不断与时间赛跑着。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坚守,得知也是医务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的哭了。”

    ⑤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的哭了,心里怕失去他。所幸,他的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⑥张定宇的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所以他对时间特别敏感。他曾说,只有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定要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⑦早春依然挺立的那些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点将生命的抗争,用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划的写着、写着,就像慢镜头一样。

    ⑧天暗得几乎让人窒息,午夜下起了小雪。清晨,日光没有从天际的那边射过来。一切在肃杀中隐隐约约变得朦胧。生命的楷书似在风中随芦苇花随意翻动。冬春时节,芦苇花像一个奔跑的孩子,似雪花在空中任性的飞舞。这正是:“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⑨那飘荡在苇秆上的花呀,一直铺展在我们的心房。每年三月烧芦苇作草木灰,触目即逝的芦苇花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有人说,秋天的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设,那便是高峰闪现。青青芦苇嬗变成白茫茫的芦苇花,这乃成熟冷峻的美,然后直至枯萎。内心质朴的人们却一直把芦苇花装在心头,阳光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的生长。

    ⑩一个人的良知何处来?生于良心;那么,良心又从何处来?生于不灭的心性。凝思一想,芦苇秆做到了心要虚,无一点儿渣滓;而芦苇花做到了爱无边,无一丝欠缺。宁静、忍耐、安详、谦虚、奉献、涵容——芦苇荡里的芦苇花,让我懂得冬天不是寂寞冷落,早春也并非万物凋敝,这是芦苇花写在时空里的不灭精魂啊!

(1) 阅读文章①~④自然段,分条概括芦苇花的特点。
(2)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划线句。

早春依然挺立的那些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片片暖意。

(3) 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第②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芦苇花与秋菊对比,突出了芦苇花与秋菊一样面对困境坚韧、朴素的特点。 B. 第③段中“可想而知,这些芦苇花,终将被风吹尽,将经历无数悲苦,而它却将微笑的种子播撒得无边无际”意思是生命如同芦苇花一样,饱经风霜苦难,却要始终以微笑面对生活,用热情去点燃人生的希望。 C. 第⑨段“铺展”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芦苇花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D. 第⑩段总结全文,点明“人的良心生于不灭的心性”的主题,引人深思。 E. 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芦苇花的精魂及如芦苇花样的人的赞美之情。
(4) 本文以“芦苇花的精魂”为题,有何作用?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借我一冬的温暖

    那张50元的纸币已经在掌心里捏出了汗,走过第一个摊位,第二个,第三个……他已经在这条小巷子里走了一个来回,嘴唇抿着又松开,松开又抿住。肚子发出“咕咕”的声音。10月末的夜晚,饥饿让他觉得倍加寒冷。寒风中,他把身上并不太厚的衣服裹了裹,在那个玻璃窗外停下了脚步。

    他看见一个50多岁的老妈妈正在利落地擀着面,旁边的锅里热腾腾的蒸汽蔓延开,迅速潮湿了他的目光。

    老妈妈转身热情地招呼他,小伙子,吃面吧。嗯,要一碗面。他说,又小声重复。一大碗。然后他找了灯光微微暗淡的角落坐下。

    面很快端了上来,满满的一大碗,老妈妈又送上来一盘拌好的油辣子,他拿了小勺添辣子,手却莫名地抖了一下。面很筋、细,不粘连,很像出自母亲的手。他大口地吞咽着,来不及细细品尝,只想快点吃完离开。

    吃完后,他把裤兜里已经揉成团的50块钱拿出来看也不看地递过去。

    老妈妈把钱接过来,展开,并没有怀疑什么,依旧微笑着,只是嘴唇微微动了下。然后转身去给他找钱了。他的目光飞快地跟着扫过去,忽然瞥见桌上的一台验钞机,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他感觉到时间仿佛凝固了。终于,老妈妈拿着一把零钱朝他走过来,他几乎是一把把钱抓过来转身,泪流满面,然后,冲出了老妈妈的小面馆。

    他继续朝前走去,走了几步却又停下了,说不出为什么,他想再回去看看刚才吃饭的那家店。

    很快他又到了那个橱窗口,站在对面的暗影里,他看到身形微胖的老妈妈依旧在忙碌着,他仰起头,看到小面馆黑色招牌的烫金字:“张妈妈手擀面”。怔了一小会儿,他的眼泪又直直地落了下来。他的母亲也姓张,在村里,也有人称呼她张妈妈。母亲也擀得一手好面,也是这般年纪,头发花白……

    再一次,他转身奔跑着离开。

    三个月后,他又来到“张妈妈手擀面”的门前,面馆的外面和里面都很安静。他走进去,有个女孩从里间走出来,看着他说,对不起,现在还没有面呢。

    他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是来找,找那个大妈的。

    女孩疑感地看着他说,我妈跟我爸回乡下享福去了。他定定神,说:我曾经,曾经借过您母亲50块钱,大概3个月前,真是非常抱歉。

    女孩忽然地,眼神里就露出了一丝惊喜,欢快地说:我知道你,我妈说过,你一定会回来,我妈说她相信你是遇到了难处才那样做的…

    忽然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女孩连忙住口,招呼他坐。他礼貌地拒绝了,然后借口忙,放下礼物和钱便离开了。

    腊月了,天着实冷得很,天空却湛蓝。深深呼吸一口清冷的空气,他的心在这一刻彻底释然。因为他做到了,他没有辜负她的信任,没有辜负一个母亲的希望。而因为她的“借”, 他的“还”,在他们心里,这必定是个温暖的冬天。

(略有删改)

(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内容。
(2) 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一段话。

①终于,老妇人拿着一把零钱朝他走过来,他几乎是一把把钱过来,身,泪满面,然后,出了老妇人的小面馆。(赏析句子中划线字的表达效果)

②腊月了,天着实冷得很,天空却湛蓝。深深呼吸一口清冷的空气,他的心在这一刻彻底释然。(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下面段落是从文章中抽出来,你认为放在文中哪一段的后面比较合适,请说说理由。

    那50元是他做搬运工的报酬,是他仅有的一点钱。他来城里快一个月了,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带的很少的钱也花光了,最后碰上搬东西的活,就三天,干完活领了钱拿去买吃的,钱却被店主扔出来,他还被人骂了一顿,说他拿假钱骗人。而他想回去找人都不知道应该找谁。就那样晃荡了一天,他快饿得撑不住了,才选了那个地方。

(4) 文章以“谢谢你借我一冬的温暖”为题目,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都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我们到了一定时间就会饿,就会想吃东西,其实就是食物钟在提醒我们该吃东西了;而吃饱了,食物钟又会提醒我们,你该停止吃东西了!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近日,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论文指出,人体有一种叫做PKCγ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协助调控食物钟。PKCγ基因是怎么调节食物钟的呢?原来,人体内有一种生物钟蛋白BMAL1,PKCγ基因可以结合BMAL1使其结构更稳定,然后共同结合在该蛋白上,促进周期基因和隐色素基因的节律性转录,由此调节人体内的食物钟,进而管理人们吃饭的时间。
        ④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    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哪些饮食习惯会造成食物钟紊乱呢?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⑤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其实,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但还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广州、上海和北京三地区城市居民早餐行为进行询问调查。结果发现,这三地区的居民早餐就餐率在74. 8%~90. 5%之间,35 岁以下的调查对象不吃早餐的人数较多。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⑥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它通常指在短期内会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而从长期来看,节食减肥会很快反弹甚至使人更胖,这个可能与食物钟紊乱有关系,节食造成饮食紊乱,很多人就不能够很好的控制她们的食量,导致体重减轻后食量反而增加,更容易发胖。
      ⑦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每到节假日,亲朋好友总会聚餐,节假日里大吃大喝是难免的。但研究发现,节假日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亲朋好友聚餐时尽量多一些跟感情的交流,而不是只顾着多吃一些美食。
     ⑧当然,目前关于食物钟方面的研究还很有限,人们所知也很少,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过,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1) 细读第①②段,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第①②段内容,下列对“食物钟”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 B. 调节我们一日三餐吃饭习惯的器官。 C. 人体内主要负责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的调节机制。 D. 人的大脑、胃、肝等内脏器官中可以接受信号的感受器。
(2) 第②段中加线词“几乎”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 请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④段划线出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     所以 B.  只有    才 C.   虽然   也 D. 如果     就
(4) 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 本文围绕食物钟,介绍的内容依次是:①                       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从文中看,调好“食物钟”需要坚持的“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