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阅读∶关于名著《儒林外史》,请完成相关习题。
(1)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儒林外史》中作者在第一回塑造的人物是谁?书中主要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2)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甲)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瓷杯、一双象牙箸来。(甲)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甲指的是,画线句属于描写,暴露了他 的性格特点。

【考点】
作品的人物形象; 作品的基本内容; 《儒林外史》;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名著阅读;阅读下面《儒林外史》的片段,完成小题。

【材料一】母亲走进来叫他吃饭,他跟了走进厨房,替嫂子作揖。嫂子倒茶与他吃。吃罢,又吃了饭;忙走到集上把剩的盘程钱买了一只猪蹄来家煨着,晚上与太公吃。买了回来,恰好他哥子挑着担子进门。他向哥作揖下跪,哥扶住了他,同坐在堂屋……见太公烦闷,便搜出些西湖上景致,以及卖的各样的吃食东西,又听得各处的笑话,曲曲折折、细说与太公听。太公听了也笑。

(节选自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材料二】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真是“分开两扇顶门骨,无数凉冰浇下来”。 口里说不出,自心下想道:“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倘若审了,根究起来,如何了得!”当下同景兰江别了刑房,回到街上,景兰江作别去了。 匡超人到家,踌躇了一夜,不曾睡觉。娘子问他怎的,他不好真说,只说:“我如今贡了,要到京里去做官,你独自在这里住着不便,只好把你送到乐清家里去。你在我母亲跟前,我便往京里去做官,做的兴头,再来接你上任。”

【材料三】匡超人也收拾行李来到京师见李给谏。给谏大喜,问着他又补了廪,以优行贡入太学,益发喜极,向他说道:“贤契,目今朝廷考取教习,学生料理,包管贤契可以取.中。你且将行李搬在我寓处来盘桓几日。”匡超人应诺,搬了行李来。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给谏道:“恁大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汉‘漂梅之候’了。但这事也在我身上。”

(节选自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1) 下面关于《儒林外史》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创作的讽刺小说,作者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 B. 材料一写了匡超人在马纯上的帮助下回到家中,父亲生病他用心照顾,家里失火时他背出父母。可见孝顺父母是他最高的道德标准,少年匡超人淳朴可爱。 C. 材料二中“这些事,也有两件是我在里面的”指的是匡超人到杭州后,伙同潘三伪造朱签及请枪手为自己代考等几件事情。这是他一生中的转折时期,他为非作歹并从中尝到甜头,胆子越发大了。 D. 材料三写李知县欣赏匡超人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又成了亲。而原本被逼回乡的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可见匡超人一步一步走向人格沦丧,灵魂堕落的深渊。
(2) 请结合整本书和链接材料,分析匡超人性格产生的变化及原因。

【链接材料一】《儒林外史》中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他们全无读“圣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品格,而是为功名利禄所襄挟,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节选自《自能语文:整本书共读课堂》,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多所见闻,又工于表现,故凡所有叙述,皆能在纸上见其声态;而写儒者之奇形怪状,为独多而独详。 当时距明亡没有百年,明季底遗风,尚留存于士流中,八股而外,一无所知,也一无所事。

(节选自鲁迅《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