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三章》)

【乙】

越国大饥,王恐,召范蠡而谋。范蠡曰:“王何患焉?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馀,其王年少,智寡才轻,好须臾之名,不思后患。王若重币卑辞以请籴于吴,则食可得也。食得,其卒越必有吴,而王何患焉?”越王曰:“善!”乃使人请食于吴。不出三年,夫差为禽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释】①范蠡(lǐ):人名,越国大臣。②籴(dí):买进谷物。③夫差:吴国君主。④禽:通“擒”,捉住。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生于忧    而王何    不思后    敌国外 B. 棋不定    于鱼盐    国上下    不胜枚 C. 才轻    郁郁欢    鳏孤独    轻诺 D. 于吴    丰衣足    不裹腹    锦衣玉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议论为主,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严密。 B. 乙文叙写“夫差为禽”的故事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突出越王的知人善任,吴王的智寡才轻、不思后患。 C. 甲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D. 乙文详写了“请食”前勾践与范蠡之间的人物对话,略写了“请食”的经过,详略得当,突出主旨。
(4) 有人认为“艰苦的环境有利于成才”,也有人认为“优越的环境有利于成才”,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加以阐述。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 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文言文翻译; 一词多义;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沈括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具面, 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 如“之” “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及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自古书多编以竹简,其用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 , 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

注:①秘剑: 皇室用的剑。②书契: 书籍文契。③缣(jiān): 双丝的细绢。④造意:想出一个主意。

(1) 下面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用树肤、麻头及布、鱼网以为纸          余则缊袍衣处其间 B. 一板已布字                  是莫不从用焉 C. 来问讯                     故天下称“蔡侯纸” D. 缣贵简重                  博学笃志
(2) 下面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记述详略得当,先简介雕版印刷,再具体说明活字印刷,最后简单交代“活板”下落。 B. 甲文介绍活字印刷,关键在“活”:刻字活,排版活,印刷活,印数活,选用字印活。 C. 甲文第二段写毕昇“布衣”百姓普通身份,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精神。 D. 乙文蔡伦发明的“蔡侯纸”,在造纸原料上,少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纸。
(3)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②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

(4)  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从铅字印刷再到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请概括这两次印刷技术革命的特点。

【链接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为改进不足,王选教授成功设计和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代了铅字印刷。这一新技术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减少了污染,也不需要铅字的存储空间,排版时间大为缩短,版面布局灵活,印刷工效大大提高,被称为“中国印刷界的革命”。

(5) 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说说你对“科技创造或科学发明,往往源自对工具缺陷的改进。”一句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宋伐郑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尔,又何战为?”

(节选自《古文选读》)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又何焉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B. 伐我     宋大败 C. 公将之     不不成列 D. 肉食者     先帝不以臣卑(《出师表》)
(2) 下面对【甲】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有两条线索: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和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论战—参战—释疑)。 B. 第2段写了鲁庄公不察战情,急躁冒进,而曹刿则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前者的“鄙”与后者的“远谋”形成鲜明对比。 C. 第3段曹刿论述了取胜之道:一是强调蓄养士气的重要性,二是要看准战机,再做行动,谨慎判断,谨防埋伏。 D. 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②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

(4) 【甲】文第②段中曹刿在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请分析其精彩之处。
(5) 【乙】文中宋襄公的表现可以用【甲】文的那句话来评论?请简要分析。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淫雨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吴玠素服飞 , 愿与交欢 , 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 , 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 , 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曰:“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吴玠:南宋抗金名将。②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③交欢:结为好友。交,结交。欢,友好关系。④姝:美女。⑤主上宵旰:皇帝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⑥却:推辞。⑦初:当初。⑧第:府第,住宅。⑨以:用⑩或:有人。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若春和明      四时之不同 B. 异二者之为      曰:“天下何时太平?” C. 则有去怀乡      破山河在 D. 饰名姝遗        予尝求古仁人
(2) 下面对《岳阳楼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所写之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如有时是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有时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景是为抒情服务,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 B. 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悲一喜;悲则“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喜则“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C. 古仁人的“忧”是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即“忧国忧民”;迁客骚人的“忧”是指“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即“忧”个人之遭遇。 D. “微斯人,吾谁与归?”以设问作结,有自勉之意,表达了作者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同时慨叹当今世人具有这种阔达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人太少了。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敌未灭,何以家为? 

(4)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忧国忧民的境界,堪称千古名篇,其重心放在说理言志(爱国之志)上,又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5) “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可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请联系以上两个文段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