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弘毅中学文学社2021—2022年度研学小课题为“走进明清小说”,下面是与活动开展相关的几则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小张同学的研学笔记节选。

唐传奇大多立足于现实生活,题材较为广泛,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和人物心理的展示,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化的形象,这对明清小说创作自然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而宋代出现的“话本”,即专业说书人为方便讲故事而写的底本,更是直接影响了明清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的表现形式。明清统治阶级对知识分子采取高压政策,更多文人愿意在政府不甚重视的小说中表达对现实的思考,与此相呼应,当时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上层文人都对小说阅读保有较高的热情。

【材料二】小张同学就“明清小说部分代表作阅读情况”在本校做了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材料三】《水浒传》善于从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等角度刻画人物。下面是小张同学阅读《水浒传》时所做的相关整理。

人物姓名

原文片段

描写角度

    

……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

肖像

    

……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动作

    

你倒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

语言

    

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

心理

(1)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明清小说创作繁荣的原因。
(2) 请根据材料二,写两条结论,每条不超过20字。
(3) 请在材料三的表格空白处填写相应的水浒英雄的姓名。
【考点】
图表信息; 材料探究;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作品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2019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国中小学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学科统一使用统编版新教材。“作为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的变化,是所有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原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说。

附: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部分内容对比

学段

优秀古诗文

占所有选篇比率

革命传统教育

小学1-6年级

(12册)

124(篇)

30%

(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20篇/年级)

小学40(篇)

初中7-9年级

(6册)

124(篇)

51.7%

(40篇/年级)

初中29(篇)

鲁迅作品9篇

(材料二)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语文园地里设有《日积月累》,是要求孩子背诵并测验默写的。这一栏里经常会出现文言文,一年级下册已经要求背诵并理解《论语》选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了!最明显的变化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现在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孩子每天必须阅读30分钟以上。

(材料三)

正如统编新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所说,新语文教村主治学生不读书的毛病。初中教材改“精读”为“教读”,“略读”为“自读”。教读课设计比较丰富,有单元导语、预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新教材格外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这就建构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出人教版和部编版教材的不同(至少两点)。
(2) 结合(材料三)谈谈新教材对孩子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帮助。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