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文阅读

㈡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与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这些吃食轰动一时,流传甚广。苏轼生活拮据,于是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雅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讶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哑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因为这种糖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而且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增,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作者认为“做一个有趣的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②;③;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D. 第⑥段的“开心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3) 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考点】
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中心论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为什么你努力一文不值

    ①B三十几岁的人了,靠着频频跳槽才做到了一个小组领导,因为专业太差几乎遭到了所有合作过的同事投诉。即便如此,老板在不让她通过转正这件事上仍有些犹豫:毕竟,她这么努力…

    ②国人素来推崇努力,所以才有了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这样的典故,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爱拼才会赢”这样的金句,好像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算不成功,他人也必须抱有一份尊重,毕竟已经尽力了,也就无可指责。

    ③于是就有了一群为努力而努力的人,上学时他们睡得最少,上班时他们走得最晚,案头上的事情永远做不完,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成绩却一般得不能再一般。你会发现,所谓的努力,不过是效率低下,把别人五分钟就能做好的事情用一个小时来完成,人为的抻长自己的生命,简言之就是不走心

    ④这样的努力,不过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他们既不肯在“努力”前稍微动动脑子,做好规划,也不肯在“努力”无果后做好总结,吸取教训。他们很有西西弗斯的精神,不怕失败,对成功也并没有太强的渴望,非要在南墙上撞个头破血流,证明自己真的非常努力。

    ⑤努力当然是个好东西,但很多人在拿自己的实际行动侮辱这两个字。有些普世的价值观,反而容易教坏小孩子。我们接受的传统教育中,教人卖苦力的太多,教人动脑子的太少。蒲松龄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可是如果勾践只是靠努力,那还有西施什么事儿呢?

    ⑥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都是懒人,只是有些人表现在行动上,有些人表现在思考上。第一种是看得见的懒,第二种却成了人们眼中的努力勤奋。

    ⑦相比之下,我倒觉得第一种人成功机会还更大些,有时候一个人行动上懒了,如果又不想饿死,起码会在事前多动动脑子,为自己找出一条最好走的捷径。倒是第二种人,他们努力了一辈子,最后的标签也只是努力。

    ⑧爱迪生够不够努力?试验了几千次才发明了灯泡。不过我敢说,他要是每次都试同一种材料,就是再勤奋上一万倍,试验上一亿次也没用。后来他成功了,他们说他是天才。爱迪生也有一句金句,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被无数人奉为经典,但是据说,这句话其实还有当年因为政治原因被删除的后半句: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⑨你以为缪斯女神会随意光顾一个懒惰的人吗,一个人只有非常努力,并且善于在努力中思考总结,才能频频迸发出灵感。那些你眼中做事毫不费力的人生赢家,他们比你努力一千倍,一万倍。

    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你以为自己付出的是努力,实际上只是体力。为什么人们把“勤奋”的王冠送给了蜜蜂而不是屎壳郎?并不是后者付出的体力少,而是前者的劳动结晶是蜂蜜。

    ⑪如果不能创造价值,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联系第③段的内容,分析画线句子中的“不走心”指提是哪类人?
(3) 第④段中,“努力”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
(4) 作者认为世界上懒人分为哪几种?哪种懒人成功的机会大些?
(5) 第⑧段的内容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张  浩

    ①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②习近平同志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并对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了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的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以优秀研究成果促进社会进步,又要做到德为人先,用明德引领风尚。

    ③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赢得了广泛社会赞誉,但也有极少数人存在学术浮夸、学术不端、学术腐败问题。有的急功近利、东拼西凑、粗制滥造,有的脱离现实、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甚至有的剽窃他人成果。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往往会引起社会关注,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做的是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神圣使命,其言行对社会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名气越大,肩上的责任就越重。大学问家之“大”,既在于以其学术成果启发思想、推动工作,更在于以其道德情操和高尚人格引领风尚、烛照人生。

    ⑤明德,首先要明大德。个人的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树立起这样的志趣:“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志存高远,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博大的人民情怀,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成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

    ⑥明德,体现为勤业精业。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事实证明,真正的学问都是潜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凡传世之作、千古名篇无不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不为一时之利而动摇、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甘愿为自己的学术理想耕耘一生,才可能创造出有益于社会的成果。

    ⑦“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在某种程度上,作品和学问就是作者人格与人品的自我宣示。作品要塑造人心,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以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郑德荣为代表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让我们不仅见识到高水准的学术成果,而且见证了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自觉遵守学术规范,讲究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崇尚“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真正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 B. 志存高远,具有人民情怀。 C. 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德为人先,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D.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
(2) 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举例论证 B. 对比论证 C. 比喻论证 D. 道理论证
(3)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强调,明德,首先要明大德。个人的学术理想只有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B. 事实证明 , 真正的学问都是潜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一句中划线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科学的特点。 C. “作品要塑造人心,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这句话体现了作文先要学会做人,德为人先。 D. 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作者引用古人的话用实例论证了“真正的学问都是潜心琢磨而成的,真正的精品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寒门贵子,贵在奋斗》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①古人云:“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许有些片面,但它对于当今处于寒门的青年来说确实是起到了一定的鼓励作用。

②那么,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③“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努力创造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的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④寒门贵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刻苦奋斗和拥有的社会信任以及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丰富的面向,同时,网络也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一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生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

⑤当今社会,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一篇名为《寒门贵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关于一个“奋斗”的故事。

⑥由此看来,努力奋斗,成就寒门贵子。

(选自2017年5月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文章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 A. 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B. 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 C. 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D. 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
(2) 下面关于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运用对比论证,将富二代、官二代中“停留在人生浅表”的“贵”与寒门青年的“贵”加以比较,有力论证了论点。 B. 第③段运用道理论证,引用寒门学子何江的话,论证了“贵”代表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一观点。 C. 第④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湖北青年石神伟成为正能量“网红”的事例,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D. 第⑤段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文章《寒门贵子》当中的话,论证了“寒门贵子的诞生,在于自己的打拼”这一观点。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贵”指的是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B. 第③段加点字“传统意义”指的是“有一技之长,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 C. 第④段中“奢侈品”是个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一种可贵的、难得的品质。 D. 第⑤段中画线句的意思是即使命运让“你”出身于寒门,但“你”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进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