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管鲍之交

(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 ,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常与鲍叔牙               ②小白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 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 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 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亿传

(北宋)苏舜钦

①韩公,讳亿,字宗魏。以咸平五年登进士第,除大理评事。

②景祐二年,通判陈州。时郡界河决害民,计其补塞费巨万,公驰至其地,集濒河丁壮,就伐薪藁,亲为裁画,一物不取于民而堤复完坚。又去郡数十里有群寇,大浮舰而下,将劫旁邑。公廉知之,自部十余卒,夜掩至,命堰河绝上流,举火伐鼓以疑之,贼弃舟迸走,尽束以付吏。转运使郑文宝闻之,走檄会公于许。既至,叹曰:“急欲识公之面颜耳。”

③八年,迁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时河北蝗旱,转运使因岁计覆 , 不以实闻,诸郡畏莫敢言,公力抗章请蠲赋役,州民赖以全活。

④寻擢侍御史,时淮浙蝗旱,民饥殍流散。命公为安抚,所至赈廪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之。合肥有陂可溉田,久为右姓专其利,公决导以济下户,得以衣食者不可胜数。

⑤岁余,除河北转运使,诏留监定故丞相向公诸子分财。丁崖州当国,势慑天下,私所亲谕公,欲市向公长安华严别墅,又讽其子从之。公至其家,面戒曰:“土田衣食之源不可弃。”故余财尽均,而华严独存,不以分,由是忤崖州意。

⑥景祐中,西夏称藩日久,当遣人至京师货易,出入民间如家。公深以为不便,请下诏推恩置馆舍,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伏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⑦公性方严质重,虽笑言不妄,每朝廷有大议论,所持坚正,形于颜色,惟义所在,不恤权忌,一发于言,众莫敢夺。

 [注]①走檄:紧急发送文书。②覆:检查。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以付吏(     )      故余财尽(     )

(2) 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公知之(     )

A.廉洁    B.正直    C.查访    D.辨别

②公决导以下户(     )

A.救济   B.灌溉   C.资助   D.疏浚

(3) 把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命公为安抚,所至赈廩困灾家,罢诸役作,举良吏以牧羊之。

(4) 第⑥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遣使接引官为监其货易若伏远人者实羁防之也

(5) 具体分析第②段中郑文宝急于结识韩公的原因。
(6) 文末评价韩公“坚正”这一品格在第③段、第⑤段中也有体现,但内涵同中有异,请加以分析。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机,字仲景,南阳人也。学医术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工于治疗,尤精医方,遂大有时誉。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少时与同郡何颙客游洛阳,颙探知其学,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医也!”

尝见侍中王仲宣,仲景曰:“君年至四十当有疾,须眉脱落,脱落后半年必死,宜服五石汤,庶几可免。”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仲景曰:“观君气色,非饮药之诊,何轻命欺人如此邪?”仲宣益深恶之。后二十年果有疾,须眉皆脱落。越一百八十七日卒。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也。

著《伤寒卒病论》【注】十卷行于世。盖推本《素问·热论》之旨,兼演伊尹《汤液》而为之。探赜钩玄,功伴造化,华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仲景又著《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论伤寒,中卷论杂病,下卷载其方并疗妇人,寔为“千古医方之祖”。自汉魏以迄于今,海内学者,家肆户 , 诵读不暇,如士子之于六经。论者推为医中亚圣,而范晔《后汉书》乃不为仲景立传,是故君子有遗憾焉。

(节选自 明·李濂《医史》,有删节)

【注】《伤寒卒病论》:即《伤寒杂病论》。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病之验虽鬼神莫能知之    起:治愈 B. 服五石汤        豫:事先 C. 时人以为扁鹊、仓公无以也    加:超越 D. 家肆户 , 诵读不暇        习:练习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B. 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C. 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D. 仲宣时年二十/余闻其言恶之/虽受方而不饮居/数日复见仲景/乃佯曰/五石汤已饮之矣/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仲景曾经跟随同郡张伯祖学习医术,何颙认为张仲景青出于蓝,堪称一代神医。 B. 《金匮玉函要略方》研究了伤寒与杂病,记载了相关医方,被尊为“千古医方之祖”。 C. 从汉魏起,张仲景的医学著作就得到民间的极大推崇,被提高到了与六经相等的地位。 D. 张仲景在医学理论上成就很大,有“医中亚圣”之称,《后汉书》却无传,令人遗憾。
(4) 把第Ⅰ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工于治疗,尤精医方,遂大有时誉。

⑵盖推本《素问·热论》之旨,兼演伊尹《汤液》而为之。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甲文]

ㅤㅤ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

[乙文]

ㅤㅤ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兵扞【注】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於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司马迁《司马穰苴列传》节选)

[注]扦:读作hàn,同“捍”,抵御,抵抗。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陈胜、吴广皆当行      次:编次 B. 已失期                度:推测,估计 C. 兵扦燕晋之师          将:将军,将领 D. 之闾伍之中          擢:提拔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 当立者公子扶苏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 吴广以为         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C. 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监军     是以先帝简拔遗陛下 D. 愿君试之           公将鼓
(3) 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甲文陈胜、吴广被征发驻守渔阳,因为天气误期要被处死,被迫发动起义,这是官逼民反的结果。 B. 乙文司马迁为司马穰苴作传记,文段交代了他的身份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他通过晏婴的推荐得到了景公的重用,表现了他的才干。 C. 甲文卜者对陈胜、吴广的意图心领神会,陈胜、吴广趁机造势,使起义“师出有名”。 D. 甲、乙两文塑造人物形象都运用了语言描写。甲文通过对陈胜的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起义者形象;乙文通过对司马穰苴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有才干但是害怕承担责任的武将形象。
(4)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②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

未知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