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寻诗词中的君子之风。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释:这首诗写于1959年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时。当时,年轻的共和国由于国际国内的天灾人祸,正陷入困难时期。 

 【备选诗歌】 

1秦观《行香子》   ② 李白《行路难》 

 诗词·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家国情怀 

 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板块二】 

 人有悲欢离合,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板块三】 

 ⑧默写:。 

 ⑨组合理由: 

(1) 将【板块一】【板块二】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2) 参照【板块一】,为【板块二】拟写一个主题词。 
(3) 阅读《七律·到韶山 》,根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从备选诗歌中选择恰当的两句默写在整理单【板块三】中,使其组成一个板块,并说明这样组合的理由。 
【考点】
理解性默写;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活动四:诗意通今古 书中天地宽

卢重斋遗事

[明]叶盛

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昆山人。博学能文善笔札。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 自负甚高,诚亦时流罕及。请文稿,曰:“吾有腹稿耳。吾昔备顾问翰林,一日上促《雪赋》急,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其文今多不传,其为人,颇类迂僻。陈孟东①者招饮,入门偶见胡仲子②文一册,席间饮食外,手读此文不 , 不与众接一谈,虽诮之,不复也。一日,乡显宦往候之,读书阁中,久不出。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③!

(选自《水东日记》)

【注释】①陈孟东:陈,遍读群经。②胡仲子:胡翰,浙江金华人,著有《胡仲子》集。③来:句尾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咧”。

送徐子春往四川

[明]卢儒

千峰明月夜猿啼,雁自南来客自西。

远近水声滩上下,周回山色路高低。

石门驿畔沽春酒,松子矶边候晓鸡。

回首姑苏渺何处,想应吟遍卷中题。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文稿       异二者之为 B. 其为人       吴广以为 C. 手读此文不   惧其不 D. 不复也       三臣于草庐之中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每部分限断一处)

①博学能文善笔礼

②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3) 张大复的《梅花草堂集》中记载:是尝命作《雪赋》,顷刻立就,尽屈其同事者。作《雪赋》一事,卢儒是如何让他人受屈辱的?请从选文中找出相应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4) 联系选文,体会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

(5) 阅读诗歌后,诗中熟悉的意象引发同学们热烈的讨论,请补全对话。

小金:读这首诗,我脑海里总会跳出一些诗意相近的诗句。当我读到“千峰明月夜猿啼”,我就想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

小华:我也有同感。读到“周回山色路高低”,以描写路况来表达(填情感),这与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两句异曲同工。

小语:我很赞同。温庭筠《商山早行》中“”两句与“松子矶边候晓鸡”,不都是在鸡鸣中“动征铎”吗?

小文:还有“回首姑苏渺何处”一句,极写回望来路时的惆怅,让我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那放眼前路的迷茫。

(6) 假设选文中“往候之”的不是乡里显宦,而是诗中的徐子春,卢儒仍会“久不出”吗?请结合诗歌和选文内容推断,并简述理由。
(7) 卢儒走进书籍,找到自己的天地:我们阅读名著,会发现“他们”也在“走进”。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对该人物“走进”的理解。(120字左右)

张学良(《红星照耀中国》)

孙悟空(《西游记》)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法布尔(《昆虫记》)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