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本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桃花源记》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世界的不满。 C. 《小石潭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D. 《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双声叠韵和重章叠句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考点】
作家作品;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游西山记》余自京师南行,至西山。山势蜿蜒,草木蓊郁。忽见一泉自石隙出,泠泠作响。循声而往,得一小潭,方圆数丈,水清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北有古松一株,根盘石上,枝叶如盖。松下置石桌,可弈可饮。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及归,月色满衣,松影在地,恍若仙境。

(节选自李流芳《游西山记》)

【注】①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此处指北京。②西山:北京西郊山脉的总称。③泠泠:形容水声清脆。④弈:下棋。⑤竟夕:整夜。⑥恍若:仿佛。

(1)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尤清冽    清冽:寒冷 B. 佁然不动    佁然:呆滞的样子 C. 悄怆幽邃    幽邃:深邃 D. 草木蓊郁    蓊郁:茂盛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B. 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C. 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D. 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3) 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清冽”写潭水,乙文以“泠泠”描泉声,均突出自然之幽静。 B. 甲文借“凄神寒骨”抒孤寂之情,乙文以“恍若仙境”显旷达之怀。 C. 甲文通过“斗折蛇行”写溪流曲折,乙文通过“根盘石上”状古松姿态。 D. 两文皆运用比喻,如甲文“如鸣珮环”,乙文“枝叶如盖”,增强画面感。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及归,月色满衣,松影在地,恍若仙境。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