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当头喝起,“莫言下岭便无难”,包含了下岭前艰难攀登的整个上山过程,以及对所经历困难的种种感受。正因为上山艰难,人们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轻松。“莫言”二字,像是自诫,又像是提醒别人,耐人寻味。 B. 第二句补足首句,“赚得行人错喜欢”,“赚”字富于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这里点出而不说破,给读者留下悬念,使下两句的出现更引人注目。 C. 三四两句承接“错喜欢”,对第二句留下的悬念进行解释。本来,上山过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岭,下山过程中也会相应遇到多少道山岭。山本无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形容却把山变成了有生命的东西。仿佛给行人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人的意外、惊诧、厌烦,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这一“拦”一“放”的重复中体现出来了。 D.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夸张的修辞,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考点】
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容易
课时演练
换一批
2. 古诗文阅读

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③中,水暴涨梁,牵牛,于河,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王,舟浮年出。转运使⑥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浮梁:浮桥。②维:系,连结。③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④真定:指今天河北正定。⑤权衡:秤锤秤杆。⑥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

(1) 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①一牛数万斤

查阅字典:①而且,并且;②尚且,还;③暂且,姑且;④将要,将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②水暴涨

查阅字典:①断,断绝;②极,非常;③橫渡,横穿(《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填序号

③牵牛,于河

参考成语:湮无闻

能出之者

链接课内:僧金重修(《河中石兽》)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B.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C.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D.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②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河中石兽》)

(4) 打捞铁牛和寻找石兽,僧人怀丙和《河中石兽》中的老河兵各有其法,你分别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请简述。
(5) 小金和小东一起吟诵了两首古诗,请你和他俩一起来学习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环境衬情)

诗歌第一、二句中通过“雪净”“牧马还”等景物描写,营造了和平宁谧的气氛

(笛声人心)

诗歌第三、四句写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从而表达了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夜笛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

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

误剪同心一半花。

(环境衬情)

①诗歌第一、二句中通过

等景物描写,营造了浪漫恬静的氛围

(笛声人心)

②诗歌第三、四句写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