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当前,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出现轻微下滑,但大量“非接触”式服务也为机器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

今天,记者从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了解到,本次报告由中国电子学会发布。报告指出,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包括机器人在内的高端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即便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然为全球贡献了40%左右的份额,连续多年稳坐世界最大机器人消费国宝座。

(选自《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有删改)

材料二:“十四五”规划提出了智能制造发展目标,即加快数字化普及速度,加快智能转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智能制造产业融合逐渐扩大,加之以美国为首的技术打压和封锁让国际大环境日益严峻,智能制造领域掀起了一股“国产化替代”的热潮。

热潮之下,国产化进程也遭遇了很多挑战和难题。从核心的底层技术到总线协议模式,我国智能制造产业都受制于国外。本土化企业越来越意识到要开发自主技术和产品,解决国外卡脖子问题。要实现智能制造技术的自主可控,首先应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备基础科学积累,加快技术创新升级;其次,国产企业想要走向高端应用,还要解决客户信任度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把技术做好,才能让产品应用落地。

(选自《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未来蓝图》,有删改)

材料三:大家都知道,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设备、自动化设备推陈出新。各种不同新型态的机器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一切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有关,而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普及与奠基作用。

机器人教育在培养孩子动手实践创新能力方面优势明显,可以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因此机器人教育引起了很多学生、家长的关注,为此许多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了机器人教育课程。

随着机器人教育的流行,各种机器人竞赛活动也开始风靡。很多大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多项国际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创新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的普及还相对落后。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机器人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使机器人技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大力发展机器人教育,普及机器人文化,培养我国机器人技术开发的后备力量,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选自《机器人教育活动》,有删改)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虽然影响了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增长,但也为机器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B. 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消费国,标志着我国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C. 国产企业要开发自主技术和产品并使产品走向高端应用,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基础科学的积累和客户信任度的建立。 D. 机器人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动手实践创新能力,受到各方关注,这有利于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2) 从材料二看,智能制造国产化的必要性有哪些?
(3) 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考点】
图表信息; 材料探究; 新闻、材料类文本;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运动——无价良药

【健康调查】

材料一: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过去只有王公贵族才易得的痛风、糖尿病等富贵病。据英国糖尿病协会报告,1935年全球有20亿人口,糖尿病患者有1500多万,而现在人口增加了2.5倍,但糖尿病患者却足足增加了10多倍。

材料二:一个名为“运动就是良药”的研究项目发现,如果人们进行适量的运动,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可以预防50%的乳腺癌以及60%的大肠癌。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我们自己才是身体最好的医生,运动这剂无价良药我们随时可以服用。但是,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全球每年有近500万人死于运动缺乏,这一数据还在逐年增加。

材料三:美国一项基于54000人的死亡风险因素调查

可能导致的死亡率(%)

【健康咨询】

某社区医生一天的健康咨询记录:

1方××,男,13岁,初一学生;身高1.60米,体重163斤,食欲旺盛,走路易气喘,时常提不起精神。

诊断:过度饮食、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

建议:适当控制饮食,每天坚持有一定强度的运动,如跑步、打球、骑自行车等,每次最好运动45—60分钟,通过出汗来消耗身体热量,排出毒素,减轻体重。

2李××,女,15岁,初三学生;脸色蜡黄,消瘦,食欲不振。

诊断:学习紧张、久坐不动引起的消化不良,慢性肠胃炎。

建议:利用零散的时间运动,如课间做一做蹲立的动作或者跳绳、爬楼梯等,还可以骑自行车上下学,以积少成多的运动方式,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增进食欲,增加摄入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

3徐××,男,62岁,退休工人;近期吃得多,喝得多,尿频,易疲乏无力,体重有所下降。

诊断:疑似糖尿病早期症状。

建议:①需到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②加强运动,如慢跑、打太极等,在身体无不适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逐步提高运动强度;运动时尽量不要空腹,最好饭后1小时进行。

【健康知识】

    当我们运动时,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冲洗血管壁,使原本处于收缩状态的小血管舒张以减少阻力,增加血流量,有利于清除血管壁上的脂类物质沉着,把机体深处的代谢废物最大限度地排出体外,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经常运动对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都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产生一种叫作内啡肽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调节心理状态,缓解不良情绪。有些疾病甚至不需要服用药物直接可以通过运动收到疗效,如不少轻度糖尿病患者只需坚持体育运动并注意饮食控制即可康复。

    运动要讲究方式方法。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打球、跳舞等不宜空腹,否则容易导致血糖降低、四肢乏力、胃肠痉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也不宜饭后马上运动,一般半小时后为宜。各种运动方式最好交替进行,如今天跑步明天可以游泳。运动后如果疲惫不堪、肌肉疼痛,休息一两天后不能消失,下次运动就需要减量;如果感到关节、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以防病情变得复杂或出现接连损伤。初练者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量。

(1)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运动的瘦子比常运动的胖子,患上慢性心血管病、肠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可能更大。 B. 运动时出汗不仅可以排毒,还可以消耗热量,燃烧多余脂肪,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 C. 运动后,人往往会增进食欲,从而增加摄入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可能会增加体重。 D. 运动后会出现肌肉疼痛、关节不适等症状,休息一两天后会自行消失。
(2) 围绕文本主题,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你从图2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字)
(3) 阅读【健康咨询】和【健康知识】,有条理地说说为什么运动是无价良药?
(4) 班主任陈老师工作很忙,平时很少运动,体质不太好,最近老是感冒,医生建议她加强运动。她制定了第一个星期的运动方案,这个方案还有不够科学的地方,请你帮助陈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时间

周一至周五

周六

周日

运动项目

每天步行15分钟

跑步1小时、打羽毛球30分钟

打羽毛球1小时

时间安排

上下班途中

晚饭后40分钟后

早饭前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曾几何时,绿色生活方式还是需要大力倡导的一种理念,而今已经悄然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成为越来越多人在日常消费、出行等方面的自觉选择。前不久,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的智能化。生活中的环保新风尚,正是当前我国公民环保素养提升、绿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的体现。这些新风尚,能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引导更多人加入?

    材料二:

    (镜头一)处理旧家具,扔了可惜,不扔又没地儿放。怎么办?重庆某小区业主群里专门有人负责旧物新用的工作,微信群里吆喝一声,不用的家具送给小区有需要的邻居,小区内部消化不了的旧物,物业公司统一设置回收点。

    (镜头二)宾馆不主动提供“六小件”了,客人们能接受吗?上海某宾馆领取一次性物品的登记资料显示,去年7月1日是实行新规的第一天,一共33位顾客签单领取了相应物品。再看看今年1月14日当天,有18位顾客领取了一次性物品。翻阅资料,新规实行半年来,这家酒店一次性物品的使用量在逐步减少。

    (镜头三)如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在智能垃圾回收设备前,市民陈莹告诉记者:“这台智能设备很方便,用这张小卡片开箱,按照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投进垃圾桶里,设备自动称重累计积分,积分累计一定数量时,可以兑换垃圾袋等生活用品。”

    材料三: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国家重视环保工作,为此还出台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B. 2017年到2019年我国环保行业总产值呈上升趋势,预测2020年之后仍会持续增长。 C. 我国智慧环保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逐年提升,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50亿元。 D. 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我国智慧环保行业发展迅速,将成为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环保新风尚带来了哪些改变?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

以“诗”迎新,读懂“中国式浪漫”

【材料一】

正月初三(1月24 日)晚,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在春节之际以“诗”迎新,陪伴观众走入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的烟火人间,从温柔敦厚的诗意和向史而新的传承中,汲取精神力量。

《典籍里的中国》发挥节目化文本艺术为视听享受的表达张力,带领观众回到丰富而质朴的历史场景,一举获得白玉兰最佳电视综艺节目。 《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次文化探源的旅程:诗意不在远方,它就深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以“诗”迎新,读懂“中国式浪漫”。

【材料二】

今天的中国已经快速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阅读的便利性、丰富性已经超过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然而,我们也要扪心自问:今天的中国,到底还有多少人在安安静静地阅读传统经典? 又有多少人读得懂、读得进传统典籍?典籍的内容是抽象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力求使自己沉浸其中,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 但是,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繁重的生活压力使人们无暇去将自己沉浸在典籍的海洋。

内容形式的创新是文化类节目频频成为爆款的利器。纵观近期几档文化类节目,不难发现,各代表性节目主创均在主题内容层面上融合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入当下流行的元素和风格。

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通过电视这一传统媒体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将戏剧、影视及访谈的舞台表现形式相结合,使《尚书》《论语》《史记》等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变得生动易懂,实现了古今读书人的跨时空对话。

【材料三】

田沁鑫(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典籍里的中国》是面向过去的传承,是面向未来的开启。 节目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AR(增强现实)、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打造穿越历史时空的观感。前沿科技对舞美技术的加持,强化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打破时空界限、引发共鸣,这也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蒙曼(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典籍里的中国》致敬传统、尊重观众,有风骨、有血肉、有方向,深挖传统精髓,向古人要智慧,把中国真正的精神呈现了出来。 同时,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精准找到能让古代人和当代人内心贴近的共振点。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化类节目成为爆款的一大利器是把传统与当下流行的元素和风格相结合,并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合的方式呈现出来。 B.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新媒体独特的语境进行传播、转化,让更多人爱上典籍。 C.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抽象思维,使自己沉浸其中,读懂传统典籍。 D. 田沁鑫院长认为《典籍里的中国》成功的原因是使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穿透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了精神上的共振。
(2) 《典籍里的中国》开播以后,第二季豆瓣开分9.0。 网友们纷纷表示被如此特别的“中国式浪漫”暖到了。以下是网友们的评论。结合材料,完成以下题目。
小番茄~~:这就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吧,看典籍,听诗经中的浪漫故事,满足了。
小肥猫:听说《典籍里的中国》获得白玉兰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太棒了!我最喜欢这个节目了。
我是一朵云:看了一集《典籍里的中国》后,我很喜欢这个节目。这个学期我们刚刚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想把《桃花源记》推荐给《典籍里的中国》,不知道合适不?


《典籍里的中国》获得白玉兰最佳电视综艺节目,网友“小肥猫”很喜欢这个节目。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这个节目受人青睐的原因有哪些?
(3) 针对网友“我是一朵云”的犹豫,网友“月亮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你结合《桃花源记》的内容主题和材料中涉及的该节目特点,帮助“月亮船”补全推荐的理由。

月亮船:我觉得可以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推荐给《典籍里的中国》,因为

现代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