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灯祭》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②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  )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③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

④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⑤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⑥“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⑦“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

⑧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  )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猫猫要离冰灯远远的。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⑨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⑩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⑪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

⑫正月十五,是我的生日。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  )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

⑬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⑭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稳定   保卫   衰老 B. 固定   周围   衰老 C. 稳定   包围   苍老 D. 固定   周围   苍老
(2) 文中第②段为什么详写父亲做灯的过程?
(3)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因为有了年,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妖娆迷人了。

(4) 第⑧段中,作者极力描写其他灯的美,结尾却说“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5) 结合全文,谈谈文章以“灯祭”为题有什么好处。
【考点】
词义理解; 近义词; 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理解文章思想倾向;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甲】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①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完全肯定。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语

理解词义的方法提示

解释

有卖油翁担而立

参考成语法:①爱不释手;②如释重负;③手不释卷

A

手熟尔

课内迁移法:但闻爷娘唤女声

B

康肃笑而

查阅词典法:①派遣;②贬谪;③打发

C (填序号)

(2) 把文中画线句子题译成现代汉语。

①睨之久而不去。

②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常羊学射屠龙子朱/尝射家圃 B. 欲闻射道乎/孰 C. /见其矢十中八九 D. 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则以一铁范铁板上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

(5) 《常羊学射》和《卖油翁》都写到了“善射”。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析卖油翁和屠龙子朱认为善射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甲】

陶歌

清   龚轼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乙】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节选自《活板》)

【丙】

余又尝过金陵,人有发六朝陵寝,得古物甚多。余曾见一玉臂钗,两头施转关,可以屈伸,合之令圆,仅于无缝,为九龙绕之,功侔鬼神。世多谓前古民醇 , 工作率多卤拙 , 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节选自《梦溪笔谈·器用》)

【注】①功侔(móu)鬼神:制作功夫等同于鬼斧神工。②民醇:民风淳朴。③工作:手工制作。④卤拙:粗糙笨拙。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瞬息可就             (2)纸灰之类之             (3)每韵为一帖             (4)世多前古民醇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断两处)

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工不苟

(3) 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板已布字                      其印 B. 满铁范一板                      其印余群从所得 C. 射于家圃                         余又过金陵 D. 则以纸帖之                         何陋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2)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釉青花一火成”指的是烧制青花瓷过程,表明古人高温制瓷的轻松容易。 B. “花从釉里透分明”指的是青花瓷蓝白相间,给观背者以五彩斑斓的视觉效果。 C. 后两句为议论,称赞青花瓷之美是天地所生,表现出作者对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赞美。 D. 诗歌灵活地运用由虚到实的写法,实在是一篇既有形象之美又富哲理之味的佳作。
(6) 请根据上面的古诗文内容,用诗文中的原词回答问题。

【甲】诗围绕青花瓷工艺的“”的特点,依次描绘了中国传统工艺品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色泽;【乙】文抓住“”的特点介绍活字印刷术这一技术;【丙】文则围绕“”的特点介绍玉臂钗的制作功夫。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欧阳修《卖油翁》)

【乙】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自以为艺成,辞而去。师曰:“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其人受之,因其封题不甚密,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数十枚,方知师夙用者。顿觉羞愧,及反而学,至精其艺。

(选自佚名《一箧磨穴砚》)

【注】①箧:竹箱。②封题:封条与封条上的字。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卖油翁担而立   释:

(2)但微之   颔:

(3)辞而   去:

(4)乃而学   反:

(2) 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2)乃启而视之,皆磨穴之砚也。

(3) 【甲】文能体现陈康肃因善射而骄傲的一个词是“”,【乙】文能表明“其人”自负的一个句子是“”(用原文词句填空)
(4) 【甲】【乙】两文,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