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校学生在端午节期间开展“穿越千年古镇,感悟家乡变化”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时代的潮汐一浪高过一浪,生活的印痕还没有被完全冲刷湮没。幸存的一处处古镇老街,让我们幸运地触摸到历史的脉bó【    】,得以凭吊有根,回望可依。在唏嘘感叹之后,更能感知到这古色岁月的温度。

千年码头,续写繁华。历朝历代在恩阳设郡置县,古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繁华的通商。浩如烟海的古街古巷横陈,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的川北民居立,恩阳古镇几乎差不多完整地保存着传统格局。古镇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安详沉静。俗话说“客人哪里歇,早晚恩阳河”,恩阳河(    )。而今,“恩阳船说”美轮美奂,“空港花海”缤纷绚烂,“未来之眼”俯瞰全城……千年米仓道上的重镇恩阳,在开发和保护中,以旧貌新姿闪光亮彩。

巴山蜀水钟灵毓秀,文星闪shuò【    】。白衣是集自然美景和地理优势的风水宝地,是一个古风浩然、文峰激荡的古镇。白衣历代人才辈出,尤以清代更是人文起科甲盖世。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别具一格的古代建筑在白衣绽放奇异的光彩。感受白衣的古意古韵,就是感悟巴山文化的包容,就是领悟移民而来的风情。如今,围绕白衣古镇核心区为中心,政府规划打造的旅游景点,给游客留下“有文化、有内涵、有特色、有深度”的全新旅游体验。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搏  chù  烁  wèi B. 搏  zhù  烁  yù C. 博  zhù  铄  wèi D. 博  chù  铄  yù
(2) 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望可依 B. 浩如烟海 C. 层层叠叠 D. 饱经风霜
(3)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繁华的通商。(在“通商”后加“口岸”) B. 恩阳古镇几乎差不多完整地保存着传统格局。(删除“差不多”) C. 千年米仓道上的重镇恩阳,在开发和保护中,以旧貌新姿闪光亮彩。(将“开发”和“保护”互换) D. 围绕白衣古镇核心区为中心,政府规划打造的旅游景点,给游客留下“有文化、有内涵、有特色、有深度”的全新旅游体验。(删除“给”)
(4) 依次填入文中小括号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了恩阳河,脚步停下来,人就放松了,心才能安闲。

②是一个地域标记,从此到彼,是目标所在。

③恩阳,是旅人的归宿,是重新上路前行的起点,更是繁华的去处。

④其间包含着距离和时间,意即不论时间早晚,只有到了恩阳河才算告一段落。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③①
(5) 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的印痕还没被完全冲刷湮没”句中的“印痕”“还”“湮没”分别是名词、介词、动词。 B. “凭吊有根”“饱经风霜”“安详沉静”分别是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 C. “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别具一格的古代建筑在白衣绽放奇异的光彩”句子主干是“建筑绽放光彩”。 D. “感受白衣的古意古韵,就是感悟巴山文化的包容,就是领悟移民而来的风情”,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6) 探究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衣古镇名士吴德潇进士,任官知县。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其中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榜眼、探花。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中华诗文卷帙浩繁,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万钟”指优厚的俸禄,“桑梓”指故乡,“南冠”指俘虏,“扶摇”指旋风。 D.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有独特习俗,如端午竞舟,中秋赏月,除夕守岁等。
(7) 同学们在恩阳古镇举行“红军入川90周年”纪念活动,大家即兴书写了“红军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是楷书,笔画横轻竖重,方正端庄。 B. 乙是草书,运笔迅速,如旋风骤雨,行云流水。 C. 丙是行书,笔势委婉含蓄,平和自然。 D. 丁是隶书,用笔平稳,字形扁平,蚕头雁尾。
(8) 日子不停向前,人心总在思变,古镇变化令人欣喜,同学们即兴赋诗。阅读其中一首小诗,请你将画线处补写完整。

六月

古镇的六月

演奏夏的序曲

我的六月

你的六月

【考点】
形近字字音; 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错用修改;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其他常识; 动宾短语; 称谓; 科举; 书法; 用词不当;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