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合性学习。

ㅤㅤ达州市某中学开展“我家的人世间故事”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 请根据下面两幅图,说说你对“家”的理解。(写出两点即可)。

(2) 家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在“谈家风”环节,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只填字母)

中,我明白了“家”是宽容与忍让;从  中,我明白了“家”是细腻的爱;从 中,我明白了“家”是思念的港湾。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六尺巷的故事

C.《傅雷家书》

(3)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家”有关的文化常识,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代家乡。 B. 明清时期读书人想衣锦还乡就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当时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C.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 D. 每一位伟大的人物都是家乡的骄傲,因此名人故居成为著名旅游景点,四川广安的小平故里、浙江绍兴的鲁迅故居均是如此。
(4) 活动中师生齐诵诗歌,请结合上句补充语句。

ㅤㅤ人生就是旅途,

ㅤㅤ不管我们漂到哪,

ㅤㅤ最终还是会回到温暖的地方——家。

ㅤㅤ家是什么?

ㅤㅤ家是晨曦中梦想起飞的地方,

ㅤㅤ

ㅤㅤ家是快乐,是温馨,

ㅤㅤ是爱的所在……

(5)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强盛离不开科学家“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请选用下列词语,补全对联。

书传奇    隐姓埋名    遂夙愿    殚精竭虑

上联:忆往昔,两弹元勋邓稼先 

下联:看今朝,九江稻神袁隆平 

【考点】
漫画释义; 文化特色; 材料探究; 对联; 称谓; 科举;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性学习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学习与探究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在本月举行“中华文化活动周”主题活动。你所在的班级选定了“茶文化”这个主题,要向全校师生宣传我国的茶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

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茶诗。到了唐代,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形成。

茶文化与文学艺术联系紧密。刘禹锡的《尝茶》、苏轼的《咏茶》、文徵明的《陆羽烹茶图》以及唐寅的《烹茶画卷》,都是这二者结合的经典之作。

茶文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城市茶馆兴起于清末,后逐渐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戏剧、诗会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是中国普通人家秉承的礼仪美德。

[材料二]

古老的中国茶文化在对外交流中逐渐传到各国,同当地的历史、文化、经济相结合,对很多国家茶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五代末至明初,中国茶文化迎来了第二个高峰,点茶茶道开始流行,茶文学和茶具文化日益繁荣。受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影响,韩国的茶礼也于这一时期兴起,并逐步普及于王室、官员、僧道乃至百姓中间。

(1) 上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来说明“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2) 苏轼任杭州刺史时,经常泛舟西湖,品茗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现在有人要在西湖边开一间“东坡茶社”,请你从下面苏轼的诗作中挑选两句作为茶社门前的对联。(只填序号)

①从来佳茗似佳人  ②日高人渴漫思茶  ③欲把西湖比西子  ④尝尽溪茶与山茗

上联:  下联:

综合性学习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