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甲]赠 汪 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小石潭记(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游青碧溪记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予尝游焉。 嘉靖丙辰,又同马公元冈、任公积斋,深其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 , 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潭三面石崖,其净如拭,纤尘不住。

观玩久之,乃侧上左崖石中,避雨而坐,俯瞰潭水,中潭深两丈许,以水明见底,人多易之,不知其叵测也。 下潭水光深青色,中潭鸦碧色,上潭鹦绿色;水石相因,水光愈浮,石色愈丽。 予每至溪上,縠纹壁影,印心染神,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溪而出,水之所经,因地赋形,圆者如镜,曲者如初月,各有姿态,皆可以赏其趣。

(选自《山水人物》,有删改)

【注释】①点苍山:位于云南大理。 ②沸:泉水涌出的样子。 ③石(xià):石缝。 ④縠(hú)纹:绉纱的纹路。 常比喻水的波纹。

(1) 甲诗前两句中“”和“”这两个字传神地写出诗人由不舍到欣喜的心理变化过程。
(2)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方 法

联系内容

释 义

成语推测法

水尽

其源( )

字典查阅法

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①亲近而不庄重;②轻视,忽视;③安于,习惯于;④更迭,交替。

人多易之( )

(填序号)

课文迁移法

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溪而出( )

词类活用法

乃侧左崖石罅中:爬上。

皆可以赏其趣(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出溪虽涉人事,而幽光在目,屡月不能忘。

(4)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极为精彩,请加以赏析。

源出山下石涧,涌沸为潭,深丈许,明莹不可藏针。小石布底,累累如卵如珠,青绿白黑,丽于宝玉,错如霞绮。才有坠叶到潭面,鸟随衔去。

(5) “潭”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作者的主观情思。 请结合三则材料,以此探究“潭”的丰富意蕴。
【考点】
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 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 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 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活杂感;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游西山记》余自京师南行,至西山。山势蜿蜒,草木蓊郁。忽见一泉自石隙出,泠泠作响。循声而往,得一小潭,方圆数丈,水清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潭北有古松一株,根盘石上,枝叶如盖。松下置石桌,可弈可饮。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及归,月色满衣,松影在地,恍若仙境。

(节选自李流芳《游西山记》)

【注】①京师:古代对首都的称呼,此处指北京。②西山:北京西郊山脉的总称。③泠泠:形容水声清脆。④弈:下棋。⑤竟夕:整夜。⑥恍若:仿佛。

(1)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尤清冽    清冽:寒冷 B. 佁然不动    佁然:呆滞的样子 C. 悄怆幽邃    幽邃:深邃 D. 草木蓊郁    蓊郁:茂盛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B. 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C. 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D. 余与友人对坐举杯/邀月谈笑/竟夕
(3) 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以“清冽”写潭水,乙文以“泠泠”描泉声,均突出自然之幽静。 B. 甲文借“凄神寒骨”抒孤寂之情,乙文以“恍若仙境”显旷达之怀。 C. 甲文通过“斗折蛇行”写溪流曲折,乙文通过“根盘石上”状古松姿态。 D. 两文皆运用比喻,如甲文“如鸣珮环”,乙文“枝叶如盖”,增强画面感。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及归,月色满衣,松影在地,恍若仙境。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