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少安的婚事

这正是他过去想象过的那种媳妇。她身体好,人样不错,看来也还懂事:因为从小没娘,磨炼得门里门外的活都能干。

少安对秀莲和贺耀宗一家人详细地说明了他家的贫困状况。但贺秀莲对他表示,别说他现在总算还有个家,就是他讨吃要饭,她也愿意跟他去。

少安带她回双水村。本来,少安不想这次就把贺秀莲引回家。他知道自己家里没任何条件接待秀莲。旁的不说,她去连个住处也没有。他家的人都寻地方住哩,让秀莲回去住在哪儿呢?他二妈家也是一孔窑洞,而且烂脏的人脚都踏不进去。他原来想回去安排好了再接秀莲回来——尽管如何安排他心中一点数也没有。

回到家里以后,全家人高兴自不必说。使少安满意的是,秀莲果真不嫌他的家穷,而且对家里老老少少都非常亲热,甜嘴甜舌地称呼老人。最使他高兴的是,他弟少平马上就把秀莲的住处安排在金波家金秀和兰香住的地方了。金大婶喜得把一床从未沾身的新铺盖拿出来,让秀莲盖。

孙少安回来以后的当头晚上,就听家里人叙说了村里前不久的偷水事件和金俊斌的死亡。他很快想到,他得去看看金俊武,要对二队长表示他的慰问。另外,他还得去见见书记田福堂,向他解释一下自己晚归的原因。接着,他就要开始为春节结婚的事奔波了。

吃过午饭以后,他就去金家湾那边找金俊武。他一边匆匆地走着,一边卷着旱烟卷,挺有精神地望着秋天的村庄和山野。现在,地里的庄稼虽然因为久早而不太景气,但看来还有些收获。在庙坪那边,枣子已经红透,在绿叶黄叶间像玛瑙似的闪耀着红艳艳的光亮……

走到学校下面的时候,见他二爸从学校的小土坡上走下来。他二爸先开口给他打招呼说:“哎呀,我忙得还没顾上去你们家,听凤英说秀莲也跟你回来了,好嘛!”

少安说他要去找一下金俊武,就准备走了。但他二爸突然又有点忧伤地说:“……唉!我们也应该请秀莲和你到我们家吃一顿饭,这是老乡俗……可你知道我家里的那个烂滩场!夏天分的一点麦子都叫你二妈在石圪节粮站换成了粮票…… ”

少安听他说这话,心里倒对这个他厌烦的长辈产生了怜悯之情。他对二爸说:“我知道你的难处。按乡俗,你不请秀莲吃饭,村里人会笑话的……这样吧,我把我家的白面拿一升,给你送过去。白天怕村里人看见不好,我今晚上给你送过去…… ”

孙少安离开他二爸,就径直来到了金俊武家里。二队长拉住一队长的手,泪水在那双精明的铜铃般的大眼里涌出来了。

少安安慰他说:“俊武哥,你不要再难过了。我刚回来就知道了这事。我今个儿是专门来为你说几句宽心话的。人常说,一碗水倒在地上,再也舀不起来了。”他还用高小里学过的成语补充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俊武拉着他的手,让他坐在椅子上。俊武的婆姨给少安倒了一杯开水,亲切地放在他面前。两口子都为村里这个受人尊重的人专门来看望他们而深受感动。

少安喝了一口水说:“我不知道你们当时是怎样商量这事的?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应该直接找公社白主任讨论东拉河水合理分配的问题,让公社出面解决。另外,就是公社不管,田福堂或金俊山也可以直接去找上游几个村的负责人协商。只要态度诚恳,我不信这两个村的领导人就不通情理。结果这样一搞,水空人亡,还要给人家做检讨……”金俊武抹掉脸上的泪水说:“你当时要在村里就好了!我在大事上不如你!”

金俊武老婆插嘴说:“你在小事上也不如人家少安!”少安笑着说:“我也是事后诸葛亮!说不定我当时要在村里,比谁都可能冒失哩!说不定把下山村的坝都给豁了!”金俊武两口子都被他的话逗笑了……

当他返回到田家圪崂这面的公路上时,正好碰上了田福堂。他解释了他从山西晚回来的事由。田福堂笑着说:“这是好事嘛!还要你给我解释哩?你办这么大的事,别说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也值得!”田福堂心里十分高兴少安找了个媳妇回来。他关切地问少安:“准备什么时候办事?”

少安说:“想春节就办。可我那个家,事办得再简单,也很难凑合起来……”田福堂立刻说:“不要怕!要粮食,你就在大队储备粮里拿;要什么粮食你就盘什么粮食,要多少你就盘上多少!”

少安对书记的这个应诺倒很高兴——这总算给他解决了一个大困难。现在,少安一个人又匆匆往家里赶去。一路上,他心想:我回去先瞒着家庭里的其他人,和母亲商量一下,把家里的白面拿出一升来,晚上给二爸家拿过去,好让他们撑一下门面。他想到他明天早上还得和秀莲一块去吃这白面时,便又忍不住笑了。

(节选自《平凡的世界》)

(1) 选文写了孙少安带秀莲回家后,遇到的人和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①和②处的故事可以分别概括为
(2) 小说塑造人物时有详写也有略写。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片段,需要详写。选文详写的情节,通过人物描写,写出了
(3) 选择一个主题词,摘录选文中语句并作批注。

选词:①贫穷 ②温暖 ③尊重 ④命运

摘录

批注           

  
(4) 小说的结尾;弟弟孙少平拒绝了金秀——一个有文化、有修养也深深地爱着他的医科大学生——的爱,回到了大亚湾煤矿,迎接他的是矿工师傅的遗孀——没什么文化的惠英嫂和一个8岁的孩子;哥哥孙少安则在事业和人生的巅峰期突然遭遇了妻子秀莲的死,死于肝癌。 这个结尾,有人觉得不合理。请你结合小说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链接一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给中国文学创造的神话,不仅是一个呈现在眼前的小说世界,以及他笔下的人物棚栩如生地活在我们中间,而且还打开一扇精神世界的大门,人生格局就此改变:空阔、宽 容、坚硬、柔软、写实,这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

纪录片《路遥》制片人吴建荣

链接二 《平凡的世界》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最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和膜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 ——陈忠实

链接三 《平凡的世界》是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来讴歌普通劳动者的文学作品。作家把困难转化为一种前行的精神动力。小说传达出温暖的情怀,对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极大的尊重和认同。作品处处展现温暖的亲情和友情,是一部温暖人心的小说。这样的小说对底层奋斗者而言,无疑具有“灯塔效应”。

——延安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梁向阳

【考点】
梳理、概括文章情节; 挖掘、感悟文章主题; 文章结尾及其作用;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语言描写; 小说; 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小题

画 痴

刘怀远

    钱先生贫困,宋乡绅富奢,二人家境差距极大,却是画友。

    宋乡绅隔三岔五请钱先生来家小酌;钱先生呢,叫吃就吃,叫喝就喝,抡起筷子冷着脸,绝不寒暄,吃罢饭抹嘴便走,也绝无回请。每次饭前,二人都会站到画案前,钱先生抱着双臂看宋乡绅写字作画,嘴却不闲,批评挖苦不绝于耳,直到上桌的酒菜把嘴占住。被刻薄奚落了一顿的宋乡绅却如沐春风,笑吟吟地连连点头。过不了几天,又会请来钱先生,依然好酒好菜伺候着,只为两耳灌满批评和奚落。为何宋乡绅乐此不疲?在宋乡绅眼中,不止在苗湖,就是方圆几十里,除了钱先生,再找不到能在书画上这么谈得来的人,特别是能一下点中宋乡绅运笔痛处的人。

    一次,二人月下对饮,酒到酣处,宋乡绅说,我的字、画总不长进,皆是因为无古人真迹可摹。钱先生点点头,众目所及都是有形无神的假画赝品,临摹多了,反而害处不浅。宋乡绅说,我独爱董其昌字画,天下都知董其昌的字画被康熙乾隆二帝尽数搜罗入宫,民间哪还得见真品? 钱先生端起一杯老酒,慢悠悠地一笑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宋乡绅听出了其中意味,忙施礼道,难怪兄台画风古朴飘逸传神,似得董氏技法,恳请兄台家藏真迹让我一饱眼福!钱先生说,我家徒四壁,隔夜米粮都没有,哪里还有古人字画,我只是这样说说。

    自此,夜黑风高时分,宋乡绅灯笼都不提,就去钱先生家转上一圈。到了门前,并不进去,只是悄无声息地朝里偷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宋乡绅黑夜中的眼睛瞪圆了:油灯摇曳出的昏黄中,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卷,钱先生正站在画前,细细品味揣摩。宋乡绅窥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去叩门,里面惊慌地问,谁呀?宋乡绅忙说,年兄,是我。

    好一会儿,门才开了,钱先生拦在门口:深夜何事?

    宋乡绅说,从此路过,见你没睡,就叩门叨扰,不请我进去喝杯茶?

    钱先生极不情愿地让他进去。墙上,已没有了字画。案上,却有墨迹未干的画卷。宋乡绅细细看了,那山,那水,那一叶小舟,那几株松柏,皆丰神独绝,无不如出自董其昌之手。宋乡绅说,年兄,你这是才摹的,快拿出真迹让在下过眼。

    钱先生说,拿什么,我不过随手涂鸦而已。

    宋乡绅说,我刚在外面都看见了,别再瞒我了。

    钱先生顿时口吃起来,祖上有训,绝……不让外人观看。

    就让我看上一眼吧。宋乡绅紧紧拉住钱先生的手央求道。

    钱先生望望一把胡须的宋乡绅,叹口气说,也罢,你我交好多年,今天就是落个不孝之名,也让您看一眼。

    钱先生去净了手,才从柜子里拿出一轴画,慢慢展开。宋乡绅眼前一亮,顿觉神清气爽,待要细细品味时,画卷已收起。宋乡绅说,我再好好细品。钱先生说,祖训当头,请兄莫再逼我。

    宋乡绅说,年兄守着宝贝饿肚子,不如把画转给我,尽享后半世富贵。钱先生说,即使腹中无过夜米,看上几眼画卷,也如饮甘饴。

    第二天一早,宋乡绅又来了,让仆人担着一担金银,和钱先生说,除却田地房屋,这是我全部所有,只求兄台转让画卷。钱先生说,谢谢抬举,恕难从命。

    兄台不想过富庶日子?钱先生微微一笑:画轴在手,朝看彩云,暮伴明月,别无他求。

    隔一日,宋乡绅又请钱先生去饮酒,钱先生一口拒绝。

    过几日,钱先生出去访友,回来后家中零乱,每个角落都被翻动,而家里却没有少什么。钱先生偷偷查看后,心方落地。

    又过几日,天上掉下大喜事,媒婆来提亲,要把宋乡绅的姑娘说给钱先生的儿子。钱先生的儿子二十多岁了,因为家贫从没有媒人登过门。不想,钱先生却一口回绝,竟说儿子还小。

    半年后,宋家送了信来,说宋乡绅生命垂危,要见钱先生一面。钱先生无奈地一笑,沉思片刻,从带虫的米缸里扒出一轴画放进袖筒,跟上来人去了宋家。

    宋乡绅面色灰槁,说话有气无力,拉住钱先生掉下眼泪:兄台,我命休矣。临终前,我只想细细品读董其昌真迹一晚,望兄台体恤将死之人。

    临来时,我已想到你病症的根源。钱先生掏出画轴,递给宋乡绅说,但请兄台爱惜,并望兄台早日康复。不过,明早日出之时,我来取画。

    第二天天刚放亮,钱先生来到宋家。宋家大门洞开,正屋中央摆放着半担金银,却无一人。钱先生一直等到月亮升起,也不见宋家人回来。

    钱先生长叹一声,这个画痴呀,把什么都舍弃了。

    他把宋乡绅的门锁好,依然回到自己的茅屋。

    宋乡绅从此杳无音讯。而钱先生依然会在夜深人静时发呆,品画。只不过每次他都像做贼一样,仔细观察四周后,才净手焚香,从隐秘处拿出一轴古画,静心研习。寂寞中的他有时也想,宋乡绅会携了画带着一家老小去哪里呢?这个宋乡绅啊,只知我是丹青高手,却不知我也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呐!

(原载《北方文学》)

(1) 画是小说的线索,为了求得此画。宋乡坤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为此做了哪些事?每件事的结果如何?请简要概括。
(2) “钱先生端起一杯酒,慢悠悠地一笑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请结合故事情节,说说“千层网过,也有漏网之鱼”这句话的2点含义?
(3) 小说结尾划线句子可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 钱先生既是丹青高手,又是临摹做旧的行家,却依然清贫,你怎么看待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5) 小说结尾两位画友最终各奔东西,你认为作者创作此小说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    A(感恩、感谢、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    B(感叹、感慨、感激):“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我想:生活就是这样,                               

(1) 第⑤、⑥段横线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是A          B       

(2) 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3) 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4) 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5) 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
答:生活就是这样,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在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②其中就有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⑨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 作者回忆了语文老师的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 联系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在第⑤段横线处,并写出你的理由。 A.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B.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C.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3) 作者在文中写到自己的语文老师是一个“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但同时又说“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这样的表述是否矛盾,为什么?
(4) 结合选文及下面的文字,说说语文老师对曹文轩文学创作的影响。

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草房子》)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