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出卷网首页
1. 我国有句谚语是“下雪不冷化雪冷”。你认为以下几个说法中一定错误的是( )
A.
冷与不冷是将下雪过程中与下雪过后的温度进行对比来说的
B.
冷气流的北上导致气温降低
C.
雪的熔化、熔化后水的蒸发以及雪的升华都需要吸热,导致气温降低
D.
人们感觉的“冷”与“不冷”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受空气湿度的影响
【考点】
熔化与熔化现象; 凝华及凝华现象;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换一批
1. 2020 年 12 月 17 日 1 时 59 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带着 1731 克月壤样本安全着陆。降落时,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上万摄氏度。为了保护返回器内月壤样本不被高温破坏,制作返回器“防护服”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
A.
受热易凝华
B.
受热易凝固
C.
受热易液化
D.
受热易熔化
单选题
容易
2. 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
A.
白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糖不见了
B.
将纸点燃一会儿就化成了灰
C.
将食盐放入汤中,过一会儿盐不见了
D.
将一块冰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不见了
单选题
容易
3. 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
寒冬,河水结成冰
单选题
容易
1. 对”霜前冷,雪后寒”的解释最恰当的是( )
A.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的气温低
B.
霜形成的温度比雪形成的温度低
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的气温一定比雪前低
D.
霜是在地面形成的,气温必须在0℃以下;雪熔化要吸热;使地面气温降低
单选题
普通
2.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B.
“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
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单选题
普通
3. 你听说过”霜前冷,雪后寒”吗?从科学角度分析这句话的含义应为( )。
A.
霜形成之前的气温一定比下雪后低
B.
霜形成时的气温一定比雪形成时的气温低
C.
霜后的气温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气温一定比雪落到地面前低
D.
霜是在地面上形成的,气温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地面的温度降低
单选题
普通
1. 夏天,当我们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冻肉放在案板上,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冻肉表面结出一层“白粉”,这层“白粉”实际是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肉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冰箱需要定期除霜,除霜时将冰箱断电,冰箱门打开,霜变成水后用干布蘸干,“霜变成水”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填空题
普通
2. 如图所示,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熔化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石板上绘制各种美丽的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
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填空题
普通
3. 用水浴法将装有海波的试管加热至45℃时,为什么要换用火焰更小的酒精灯继续加热?
综合说理题
普通
1. 科学家在认识物质时,发现物质具有很多特性,并归纳成相应的科学概念。请回答下列小题
(1)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下列有关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B.
物体的质量与形状、状态无关
C.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克
D.
1kg钢材比1kg木材所含的物质多
(2)
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文字、公式和图像三个维度来表述概念,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公式ρ=m/v,说明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可以用如图表示
C.
水的密度的物理意义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
3
千克
D.
密度是物质特性,一般可以通过测量密度鉴别不同物质
(3)
当温度等条件改变时,物质往往会发生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春,万物复苏、冰雪消融,此过程需要吸热
B.
夏天,将水放入冰箱制成冰棍,这是液化现象
C.
秋天,花草上出现晶莹的露珠,此过程需要吸热
D.
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
多选题
普通
2. 请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
露的形成:
,
(2)
冰变成水:
,
(3)
霜的形成:
,
(4)
铁水变铁块:
,
(5)
雾的形成:
,
(6)
碘变成碘蒸气:
,
填空题
普通
3.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做以下几个小实验。
(1)
把干冰放入试管中,在试管口套气球,如图甲所示。气球体积会逐渐变大,这是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的;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的外璧出现了白霜,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物态变化时需要
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靠近试管外壁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霜。
(2)
取一块干冰放入常温下的水中,杯中的水立即就“沸腾"了,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并且在杯口出现大量“白气”,如图丙所示水中的气泡主要是
(填“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杯口的“白气”是
(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或“小水珠”)。
实验探究题
普通